原标题:耕地变大棚粮农变菜农
临洮边家湾村:以集中托管模式化解土地碎片化发展瓶颈
盛夏7月,走进临洮县洮阳镇边家湾村,只见田野里一排排一座座钢架大棚中,莲花菜、西红柿、菜瓜等有机蔬菜生机勃勃、丰收在望。
这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村党支部以土地集中托管方式化解农户土地碎片化瓶颈,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生动写照。
村党支部书记安军林介绍,边家湾村位于临洮县城西北部、洮河西岸,种地是这里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承包地单家独户分散耕种,东一块西一绺,土地碎片化严重,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优势,加上传统农作物低产低效,青壮年多外出打工,以致部分良田撂荒。
如何破解这一发展难题?成了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中之重。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安军林说,任由土地经营碎片化、分散化、无序化以及土壤质量退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将成无根之木。“为此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这一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大力整治土地碎片化问题。”
“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办法总比困难多!”安军林说,“我们把村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托管起来,统一平整土地亩,规划建设双层钢架大棚座,以认领和租种相结合的方式让村民经营,全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户85户。”
土地化零为整,规模发展优质产业。边家湾村的地里,破天荒连片种植了亩优质蔬菜。
昔日土地撂荒,如今蔬菜满棚。本该高兴的村党支部书记安军林却心事重重:“这几天,好几个人来找我要租种钢架大棚,可村里培育建立的第一批亩托管集中种植基地上的大棚都已经完了。”
群众的诉求就是党员干部继续努力的方向!
“我们计划在第一批亩的基础上,后续每年增加亩左右,让想种大棚蔬菜的农户都有棚种,推动蔬菜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安军林说。
“我一次性包揽了24个大棚,都连在一起,收益是以前零碎种植的好几倍。”村里的种植大户边小燕说,以前他也是东边种玉米,西边种洋芋,七零八落的不成规模,辛苦一年下来勉强够糊口。现在,雇七八个人,刨去成本和人工,收益好得很!
边小燕边说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莲花菜一个棚收入元、菜瓜元、西红柿元、豆角元、马铃薯元,他家种了8棚莲花菜、1棚菜瓜、3棚西红柿、4棚豆角、8棚马铃薯,算下来,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
村民黄军奎高兴地说:“以前靠种地为生,生活过得不温不火。现在家门口的土地火了,耕地都流转给村里的大户种蔬菜,自己外出打工不用操心种地的事,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收入。”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难题不断出现,也总是被一一化解。边家湾村前村支书黄小龙说:“以前,土地分散严重,灌溉设施没法完善,遇上干旱,颗粒不收;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但规模大了,丰收季怎么卖上好价钱也让部分农户发愁。”
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边家湾村注册成立了临洮县菜篮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蔬菜种植提供品种、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起初,我还很犹豫,但看到村里成片的土地都被其他种植户流转了,销路也不愁了,再不下手就没有地了。”村民马永江决定流转20亩尝尝鲜。
蔬菜种植后,政府还组建专门的技术团队,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再到市场对接,一样样给菜农培训,马永江和很多村民一样,也变成了种植蔬菜的“土专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下好土地流转的‘破局棋’,走出农业规模经营的新路子,采取‘订单’生产、‘合同’农业等模式,向合作组织、能人大户有序流转,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形成规模生产基地、家庭农场和现代农庄,提高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和整体发展水平。”对于边家湾后续的土地托管集中种植,村党支部书记安军林成竹在胸。
高效推进土地综合利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边家湾村正迎来巨变:土地的价值不断凸显,农业种植走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洮河岸边徐徐铺展。(朱红霞刘佳丽张莉芳)
本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