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长城说出自己的秘密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www.bdfzkyy.com/

董昌仁

提起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是绵延万里的壮阔,还是高大屹立的雄壮?如今,为了挖掘长城历史文化价值,延续相关文化传统,一些地区在长城保护项目中引入了考古环节。

据媒体报道,北京箭扣长城考古工作已于今年夏天启动,近日陆续发掘出石碑、火炕、陶片。这是全国长城保护项目首次引入考古环节,也标志着长城保护从抢救性保护转入预防性保护。通过考古人员的发掘,一幅多彩的长城文化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长城沉甸甸的“简历”

现在一提长城,我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贯穿我国北部的万里长城。其实,我国历史上的长城,不止这一座。

如果为长城写份“简历”的话,它的出生年月,应该写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伐。为了相互防御,各诸侯国先后在边疆筑起数百里至数千里的长城。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楚长城和齐长城。

笔者是山东人,对于齐长城比较熟稔。提起齐长城,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若说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就耳熟能详了。被孟姜女“哭崩”的长城正是齐长城。齐长城,建筑在山东起伏连绵的泰沂山脉的山岭、平谷之中,西起济南市平阴县,东至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全长达余里。

据史料记载,齐长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最后完成于战国齐宣王时期,历时二百六十余年。至于修建缘起,学者张维华先生提出,“春秋间,列国诸侯,竞相争伐,或因河为堤防,或沿山置障守,其所谋以自立之求,愈之且密。至于战国,车战之制渐息,徒骑之用渐广,战争范围,益为扩大,于是有长城之兴筑矣;齐国因设齐长城,当与此相关。”

由于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处在第一集团,国力非常强大,因此,这座齐长城修得也是气势非凡,处处彰显王霸之气。如今,你去济南市长清区游玩,还能目睹齐长城的风姿。虽然历经千年,但齐长城的每一块石头,仍在诉说当年霸主雄姿。

除了齐楚两国外,燕国、赵国、秦国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先后在北方修筑了防止东胡、匈奴南掠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把这三段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秦长城。这就是如今万里长城的雏形。

到了西汉时期,长城“简历”上可写的东西多了起来。汉武帝为消除北方边患,在主动出击匈奴的同时,大规模修缮了秦长城,增筑了河西长城和外长城。河西长城东起甘肃永登县滨河之处,西达新疆罗布泊附近。外长城则建设了光禄塞和居延塞。汉长城总长约1万千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长城。

后来,金朝占领北方之后,对长城也进行了修缮。金人修的长城,性质别具,规模巨大,很有特色。金长城也是继秦、汉长城之后的中国古代第三条万里长城。

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是明长城。这也是长城“简历”中最出彩的地方。

自从朱元璋在南京开国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是明朝的肘腋之患。为了抵抗元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后期的女真人,明朝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多次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千米。无论在布局上、建筑上、施工技术与组织上,明长城都达到了长城建筑史的最高水平。

至于清朝,一般认为清不再修筑长城,但是实地考察证明,清政府在某些地段多次修缮和增筑过长城。

不得不说,长城的“简历”很长,但是每一个字都不是多余的。那一笔一画的背后,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荣光。

为长城“修旧如旧”把脉

虽说明朝距离现在并不算遥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长城因天气原因、年久失修、保护不力、人为损坏等原因,已出现了坍塌。这对长城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

位于北京的怀柔长城80号敌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怀柔长城80号敌台属于亓连关长城。这段长城位于雁栖镇,西接慕田峪长城,东连莲花池长城。从亓连关关口往西数第四个敌台,就是怀柔长城80号敌台。

据资料记载,这个敌台分为上下两层,高11米多、长11.6米、宽9.6米,进深和面宽都非常大。敌台一层呈“回”字形,内部小“口”上有4个券门,两个“口”中间的回廊每两条边相交的交角处也是拱券形的。二层铺房残存部分墙体,西侧墙体相对完整,南墙有些坍塌。

年一场大雨,摧毁了这个敌台。受暴雨影响,原本局部坍塌的敌台南墙完全坍塌,导致整个主体结构发生改变,一层拱券变形,券顶的砖摇摇欲坠。二层的山墙也歪向南侧。

让人感到忧心的是,“出事”的长城,不只怀柔长城80号敌台这一处。同处北京的金山岭长城也面临着坍塌的危险。要知道,金山岭长城号称是“万里长城、金山独秀”,是万里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从金山岭至司马台是北京地区原貌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看着金山岭长城坍塌的照片,任谁都会感到心痛。

根据北京长城资源调查结果统计,保存程度好、较好和一般的各类型遗存约占总量的33%,保存程度较差和差的各类型遗存约占总量的41%,已消失的遗存约占总量的25%,未经调查的遗存不足1%。

长城需要保护,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政府也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引入考古,正是长城保护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突破。

修缮长城,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修旧如旧”。现在有些古城修缮后得不到好评,就是因为修好之后“现代味”太浓。而“修旧如旧”的关键便是断定文物的时代,掌握其最原始的信息。而考古正是了解掌握这种原始信息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比如,有的长城外表上看是明代的,其实有可能是利用前朝的城墙加固而成。然而,通常情况下,不可能为了搞清情况去撬动城砖。顶多是某地出现断崖,考古人员去做考古调查。因此,与长城修缮工程结合起来进行考古,是非常必要的。

举个例子,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以来,为配合箭扣南段长城维修工程,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号至号敌台,初步明确了4座敌台结构形制、建造使用过程及受损情况,出土石雷、筒瓦等武器装备和建筑构件。

就在今年夏天,箭扣长城又传来了好消息,考古人员在清理铺房北墙外侧的地面时,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为青石材质,边框刻着缠枝卷草纹,因为刻字面朝下,因此碑文保存完好,字体为繁体字,字迹娟秀,清晰可辨。碑文记录着修这座敌台的负责人,从最高长官到“把总”和“边石窑匠”。不同的是,官阶高的人只有姓,名字处留有两个字的空白。等级较低的负责人则写了全名。碑文的落款是“万历十二年”。这块石碑的出土,把箭扣长城的修缮时间至少提前了32年。

边城考古,充实长城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对长城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