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进文练好帮扶基本功答好帮扶新答卷 [复制链接]

1#
王家怀讲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初夏的清晨,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从柯栳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树林中传了出来,习惯了按时起床的柯栳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进文也开始了每天忙碌的工作,要么到种植小麦的地里转一转,看看春小麦的长势情况,要么到已经见到规模的养殖户家中走一走,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解决。在杨进文看来,柯栳村只要扎扎实实地把中药材种植和牛羊养殖两个产业做起来,发展经济的路子也就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短板也就补齐了,群众的收入也就有了根本性保障。

把自己变成柯栳村人

年年底,甘肃银行临洮支行工作人员杨进文听从组织安排,来到了柯栳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柯栳村地处洮河西岸,距离县城20公里。全村有耕地亩,辖有6个自然社,共有户人,其中贫困户60户人,年已实现整村脱贫退出。柯栳村虽然已经整村脱贫,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短板,特别是村民之间贫富差距悬殊较大。如何才能让柯栳村早日步入康庄大道,让所有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呢?杨进文一步一个脚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到村报到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残疾户、特困供养人员等各个层面的重点对象进行了深入走访,拿到了最真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困难和脱贫出路了然于胸。之后,他同镇村干部一道为柯栳村脱贫攻坚“会诊”,利用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对症下药”,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攻坚行动。

柯栳村地处山区,因为没有农资销售网点,农户采购农资只能驾驶农用三轮车去边海路沿线的农资销售点采购农资,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且拉运重车上山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进文带领村社干部多次入户了解情况,多次联系惠民农资公司负责人进行对接,就农资直销到村进行研究讨论,并组织村“两委”和部分党员,到惠民农资公司参观考察,经公司有关技术人员详细讲解农资产品的品种、性能、价格、销售等大家关心的问题。杨进文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群众大会做了宣传和说明,同时联系惠民农资公司组织车辆拉着农资样品,进村入社现场为农户讲解各类农资产品的价格、性能,举行了各社农资咨询订货会,依托临洮县组织化农业生产服务平台,通过钉钉下单给惠民公司,由惠民公司根据货物订单,组织车辆和人员装载拉运到村入社,送货上门送到群众手中。根据摸索的这种农资直销模式,柯栳村年上半年直供农资54吨,近三年来累计直供各类农资多吨,为农户节约采购成本3万元以上,有效解决了村民采购农资难、成本高的问题。

把心思放在产业发展上

身处乡村振兴第一线的杨进文深深懂得,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是人,只有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懒惰心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增收致富的路子才会走得稳当、走得久远。

柯栳村是典型山区村,牛羊养殖是很多村民的主要产业,发展牛羊养殖是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门路,但是前期投资资金成为农户发展牛羊养殖产业的最大制约因素,金融系统出身的杨进文利用自身的资源,指导村上第一时间组建了柯栳村农村金融合作服务室,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通过杨进文的牵线搭桥,由柯栳村村党支部牵头,驻村帮扶队和银行共同参与,成立了村级评级授信小组,对一些信用好、有意愿发展种养殖业的农户给予低息或贴息信用贷款,农户随用随取,不用则无息,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农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问题。截至目前,柯栳村精准扶贫贷款和小额扶贫贷款实现了全覆盖,精准扶贫贷款21户7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34户万元,“三位一体”评级授信户万元,计划对全村90%以上的农户完成评级授信工作及小额信贷工作,使资金短缺不再成为制约柯栳村产业发展的瓶颈。

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亲戚

在柯栳村群众眼里,杨队长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串门子”,用杨进文的话说,表面看“串门子”没有多少意义,可其中的学问和作用大得很,一来可以借机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惠民政策,二来可以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三来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两年多的朝夕相处,柯栳村的村民把杨进文和他的队员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上的办公室,一天到晚总有村民来唠嗑,村民谁家有事也愿意来找杨队帮忙,杨进文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两年来的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有老百姓,带着感情走到群众中间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工作干起来就轻松多了”。

把疫情一线当成练兵场

年10月底兰州市爆发新冠疫情,虽然地处山区,但是柯栳村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为,柯栳村西隔山与康乐县相邻并有公路与之连通,村内有中铁十四局临康广项目二标段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来自国内多省多地区,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杨进文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成员,短时间内搭建了三个值守点,通过广播、张贴宣传标语、入户讲解等方式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措施,并组建立了以村副支书、副主任、村文书3人的疫情防控负责机制,6个社长、党员群众78人的值守队伍,按照疫情防控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认真值守。杨进文勇挑重担,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要求,确保大家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让党旗一直在疫情防控的阵地上高高飘扬。

一场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随之而来的降雪低温天气,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杨进文一边协调组织村内疫情防控工作,一边上报派出单位甘肃银行临洮支行、联系中铁十四局临康广高速公路项目部,第一时间筹措了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方便面、矿泉水等防疫物资,发放到了各个值守点,确保值守点工作的正常开展。他说:“抗击疫情,党员当先”,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生动体现,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个先锋。杨进文每天坚守在疫情值守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一项扎实有效的措施背后,都闪耀着他朴实、务实、扎实的精神特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坚定的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杨进文同志,立足平凡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盯紧重点环节,严守防控底线,忘我工作不记得失,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著名诗人艾青的这句诗,就是驻村两年多来,杨进文最真实的心路历程。驻村工作期间,他碰到了许多工作上的难题,但收获更多的则是村民的肯定和称赞。听着一声声“杨队,今天有时间来我家喝茶来”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在脱贫攻坚的这条道路上,杨进文已然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面对全村产业发展单一和群众期盼的眼神,杨进文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因为时刻有“心怀百姓”的底气,杨进文也满怀信心用实际行动握好“接力棒”,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来源

洮阳镇

编辑

赵曼谷责编

赵建民杨阳王晓丽

编审

谭明强监制

边国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