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府办公厅关于
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
甘*办发〔〕38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水平,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快速发展,切实发挥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我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金段区位优势,围绕抢占文化制高点,着力构建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深化全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供给侧改革,扩大体育消费,促进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专业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体育服务需求。到年,全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达到亿元,打造20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体育精品赛事,建成30个规模较大的体育俱乐部,引进培育3家以上全国知名的体育赛事运营商,建设4个以上体育赛事名城和一批国家级、省级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大兰州亚高原赛事中心、河西走廊和陇东南特色赛事产业带,基本形成大众参与、普及面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多极多层、良性发展的甘肃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丰富赛事活动,打造品牌赛事。
1.大力扶持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在陇原”等群众体育活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力量参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探索社会组织承办竞赛活动的新途径,创新办赛模式,提高全民参与程度。大力开展马拉松、自行车、武术、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拔河、赛马、摔跤、射箭、冰雪、航空运动、科技体育、水上运动、户外和汽车摩托车运动、大众滑雪滑冰等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赛事活动。坚持办好全省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带动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培养青少年运动技能,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园体育赛事活动。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一批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省体育局牵头,省民委、省教育厅、省残联、各市州*府、兰州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市州*府、兰州新区管委会配合,不再列出)
2.精心打造丝绸之路品牌赛事。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金段的区位优势,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精心组织好丝绸之路国际自行车赛、“一带一路”国际篮球邀请赛、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酒泉国际戈壁超级马拉松赛、敦煌沙滩排球赛、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中国龙舟公开赛、敦煌滑沙、甘南千人锅庄舞大赛、格萨尔和阿克塞赛马大会,做大做强现有体育赛事,精心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体育品牌赛事。(牵头单位:省体育局牵头,省商务厅配合)
3.积极培育地域特色品牌赛事。鼓励各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举办赛事,要以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全民健身大拜年、兰州国际马拉松、张掖户外运动节、中国金昌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平凉崆峒武术大会、秦直道体育嘉年华、*河三峡中国龙舟分站赛、“冶力关”中国拔河公开赛等一批具有亚高原特色和广泛影响的赛事活动为引领,培育一批社会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赛事品牌,争取实现每个市州有1项国家级以上体育品牌赛事,每个县市区有1项省级体育品牌赛事。(省体育局负责)
(二)培育市场主体,改善消费环境。
4.支持企业发展。坚持管办分开、*事分开、事企分开,推动具有甘肃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体育竞赛表演企业成长壮大,通过赛事运营、品牌输出、连锁经营、建立联盟等形式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体育竞赛企业。创新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方式,采用分级授权、分类评价等方式,增加赛事种类,扩大赛事规模。支持中小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创办体育俱乐部,培育和引进专业化赛事推广和运营机构,以体育赛事为合作平台,培育发展赛事装备、赛事策划、赛事推广、赛事传媒、赛事纪念品等关联产业集群,建立赛事运作体系,构建赛事策划、运营、服务、营销、推广产业链,形成吃、住、行、购、游配套支撑体系,延伸赛事利润链条,扩大赛事带动效应。(省体育局牵头,省文旅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支持独立运行、治理规范、行为公正的体育竞赛表演中介组织加快发展,引进一批全国性体育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机构在体育赛事经纪、广告、票务、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健康发展。支持赛事经纪公司和经纪人队伍发展,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各类体育竞赛表演运营机构参与行业管理、提供服务。(省体育局牵头,省教育厅、省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大众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体育竞赛、体育产业专业和课程,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带动作用,加大教练员、裁判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支持退役运动员、大学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等积极参与体育竞赛表演创业。建立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和体育竞赛表演人才库。建立体育赛事志愿者团队和等级评定制度。举办体育产业推介会、体育用品博览会,开发消费市场,优化资源配给,推动体育赛事与体育市场融合。(省体育局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团省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快改善消费条件。以省、市、县级原有体育场馆为重点,推进体育场馆功能改造提升。推行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引导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参与体育场馆运营,盘活场馆资源。科学规划与布局新建体育场地设施,推行体育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满足赛事功能需要,充分发挥赛后综合利用效益。坚持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为主的原则,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鼓励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公园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活动。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体育竞赛表演消费支付产品,推动消费便利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特点,研发体育竞赛表演类消费信贷新产品。(省体育局牵头,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省金融监管局、甘肃银保监局、人行兰州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8.引导体育消费理念。全面落实我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倡导每天锻炼1小时,创新健身活动形式,引导广大群众爱好健身锻炼,掌握1项以上体育技能,形成体育消费习惯。以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和冰雪运动赛事为重点,加大体育消费向赛事消费的倾斜力度,吸引更多群众观看体育赛事。鼓励各类媒体播出体育赛事节目,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和观赛礼仪,充分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体育消费意愿,强化消费意识培养,引导体育竞赛观赏。发展健身休闲消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健全赛事门票市场化机制,依法严查、打击倒卖门票等违法行为。优化彩票品种结构,健全风险控制措施,引导彩民理性购彩。(省体育局牵头,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广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发展平台。
9.培育产业品牌。鼓励企业赞助体育赛事,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壮大体育竞赛表演企业主体,打造广告、印刷、健身服务等市场营销创新运营平台,积极培育竞赛产业品牌。利用交通体系、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基础服务设施,推动竞赛产业品牌化发展,延伸体育竞赛产业链条。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加大对我省临洮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培育以兰州、河西走廊为核心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园区,打造甘肃丝绸之路体育产业带,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进入体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领域。借助新媒体手段,积极开发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推动体育传媒市场发展,促进体育赛事和体育表演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省体育局牵头,省工信厅、省文旅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建设智慧平台。以各地体育旅游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示范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特色体育小镇为支撑,培育一批体育赛事产业承载平台。健全完善与体育赛事有关的制度规定,加快推动体育赛事有关权利市场化运营,推进体育赛事制播分离,推动建立赛事主办方或组委会与转播机构合理分享赛事播放收益机制。建立体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赛事举办权、转播权、门票销售权、冠名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要素自由流转,合理配置。发挥体育部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