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5岁女教师扎根深山小学 称办不好学校绝不结婚
她是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学生时代深受一位英语老师的影响,决心“长大后也做一名她那样的好老师”。
郑小芳和学生在装点校园文化墙 原标题:达州25岁女教师扎根深山小学 称办不好学校绝不结婚 她是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学生时代深受一位英语老师的影响,决心 长大后也做一名她那样的好老师 。大学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了一名山村小学教师,和那里的28名留守儿童朝夕相处。看到当地落后的教育现状,她决心让这里的孩子们也要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誓言 办不好学校绝不结婚。 不到一年时间,这所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也成为了当地村民眼中的 最美老师 。 山村小学庆 六一 打动城里人 5月27日一早,一些爱心人前往通川区东岳乡飞进村小学看望那里的孩子们,随队而行。 从达州市区出发,经过近40分钟的车程,已然到达目的地。这里正在举办一场 庆祝六一儿童节暨关爱留守儿童文艺汇演 。 了解到,这所曾经只有3名学生的山村小学如今也仅有28名学生,且全是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们能呈现一台怎样的演出?爱心人士们似乎并无太多期待。 然而,演出开始以后,孩子们相继表演了《三字经》诵读、《感恩的心》手语操、手工制作以及其他多个舞蹈和歌唱节目,现场一直掌声不断。 除了城里来的爱心人士,现场观众大多是该校学生的爷爷奶奶。正值插秧时节,乡亲们甚至来不及换掉沾满泥浆的衣服,就围坐在操场上观看自家孩子的表演。 看到,不少乡亲显得非常高兴和激动,一边鼓掌一边抹泪。而城里来的爱心人士也被孩子们的表演深深打动,纷纷惊叹 这些娃娃的素质太好了! 我家娃娃在城里也没学到这些东西啊。
以前,想都不敢想。 一位姓李的当地村民告诉,一年前,飞进村小学的办学质量曾经很不乐观, 你要问我学校那时候办得像个啥样子,我提都不想提!
该校如今能有这样的变化,当地村民和乡中心小学的领导们都认为应归功于该校的 最美老师 郑小芳。
最美老师 也曾是留守儿童 出现在眼前的郑小芳老师看上去还有些害羞,她说万万不敢接受这份功劳, 学校办得好都是领导们领导有方。
看到在采访郑老师,孩子们全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抢着要给介绍老师和他们相处的故事。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郑小芳说, 我们这的娃娃以前都很腼腆,都有些怕生,特别是怕老师。
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什么功劳,那就是我成了每个孩子的好朋友。在他们看来,我更像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大姐姐。 郑小芳这样认为。
因为我也曾是一个留守儿童。 她说。 郑小芳告诉,1989年7月,她出生在万源市*钟镇一个农民家庭。 为了送我和弟弟读书,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奶奶在家带着包括幺爸的3个孩子在内的5个孙子。我是老大,吃的苦最多了。
这段记忆使她更能理解留守儿童的境况和心理, 某种程度上,我看见他们,就会想起当年的我,甚至有些惺惺相惜。
成为好老师是受当年一位老师的影响 郑小芳不肯承认飞进村小学的变化是她的功劳,但她毫不避讳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好老师。 做一名好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如今我也自认为是一名好老师。
她说,在上初中的时候,一位名叫蒲云华的英语老师给她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 蒲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那时候我家里很穷,蒲老师经常给我拿零花钱,还给我买吃的。因为喜欢她,所以我的英语特别好。
郑小芳告诉,从那时候开始,她就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像蒲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因为蒲老师老家是南充的,所以我高考的时候就刻意报考了位于南充的西华师大。
要让乡村娃娃也能得到城里娃娃一样的教育 2013年7月,郑小芳参加了教师公招考试,被分配到通川区东岳乡飞进村小学任教。 来到山村小学,她也曾失落过。 刚到学校的时候,学校除了教学楼,几乎一无所有,看上去非常荒凉。 她不敢住在学校,于是租住在乡场镇所在地,每天早晨步行40分钟到学校。
刚开始肯定很失落,但是很快就适应了。毕竟我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对乡村本身就比较容易适应。
开学前,她走访了所有适龄儿童的家庭,发现孩子们全是留守儿童。 我教一年级,当年入学的12个娃娃,父母都在外打工。
除了一年级,学校还有幼儿班和二年级,总共28名学生,家庭情况都大同小异。 当时,学校只开设有语文课和数学课。看到孩子们连体育课和音乐课都不能上,郑小芳急了。 这样的教育,难怪家长意见大。 她很快向学校的主任教师提出意见,要给孩子们上体育课和音乐课。
我想的是,既然来到这个学校,我们就应该让乡村里的娃娃也能得到城里娃娃一样的教育。 她说。 办不好学校绝不结婚 2014年春季,以前的主任教师调走了,郑小芳作为该校3名教师中唯一一名公办教师,理所当然的担任了主任教师。
中心校校长宣布我担任主任教师的那一刻,我就在心底发誓,办不好学校,我就绝不结婚。 郑小芳说。 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一直在催她结婚。 在我们乡下,女孩子25岁早该结婚了。但是由于在村校工作,世俗的眼光来看条件算是很差的,我到现在还没有男朋友,父母都希望我早日调离村校。
我就不信在村校就干不出一番成绩。 她说。 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她发现全校28名学生一个共同的问题是 完全不在状态,上课无精打采,连坐姿也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她请教了很多老教师,也上查了不少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们没有接受过较好的习惯教育,比如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等,都还没有养成。
要养成这些习惯,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爱好和兴趣。 郑小芳决定寓教于乐。 学校没有体育老师,她就上通过视频学会了 七彩阳光 课间操。同样是通过上自学,她学会了《感恩的心》手语操。另外,她在上查询到不少名校在推广国学经典诵读,就决定将其引入飞进村小学。
每天早读,我们全校的娃娃齐声诵读《三字经》10分钟。每天上午课间操也要诵读10分钟。其它体育课、美术课、手工课、音乐课等一律开设,孩子们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郑小芳说,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一点都不难,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强化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记忆,郑小芳还在学校设置了文化墙,把《三字经》用拼音、汉字、图画、故事注解的形式展示在文化墙上, 孩子们课余时间随时可以读到。
到了现在,我们这的每个娃娃都能背诵《三字经》,都能表演1-2个舞蹈,都能上台一展歌喉,都能独立完成几件手工制作了。 郑小芳对于孩子们的进步非常满意。
孩子们的爱戴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飞进村工作不到一年,郑小芳和这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爱戴和学生家长的信任。 每天走进校门,孩子们会立即跑过来簇拥在她的身边。 哪怕是下雨,我走进校门口,叫他们别过来了,他们都要跑过来拥着我走进教室。
2014年春季开学后,郑小芳无意间把一个矿泉水瓶子放在办公桌上,第二天到校一看,那个瓶子上插了一束鲜花。 从那天开始,那个瓶子就成了办公室里的花瓶,每天都有孩子往那插一束山花。一直到现在。
一位老人给讲述郑小芳老师的故事时泣不成声。老人的孙子小明(化名)先天性智障,郑老师第一次在课堂上见到他时,他正倒拿着一本书在看。有学生大声说小明是傻子,郑老师立即制止,并告诫同学们不能这样称呼,更不能欺负小明,而要给他更多友爱。去年期末考试,考虑到小明如果参加统一考试,肯定会得两个零分,这样会给他带来更大的打击。于是,郑老师专门给他出了两套非常简单的试题,而且到中心校制作成正规的试卷。那一次,小明平均成绩是93分。郑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奖励了一盒糖果。 老人告诉,小明回家后特别高兴,那盒糖果一直舍不得吃。 那一天,是我孙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后最高兴的一天。
讲到这里,老人问小明: 你最喜欢谁啊? 小明回答说: 婆婆和郑老师。
听到老人的讲述和孩子的回答,郑小芳热泪盈眶,悄悄背过身去擦拭着眼角。
我真的很幸福。 她说, 孩子们的爱戴是我最大的幸福。 (靳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