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有致的钢架大棚,高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道道明亮的农膜……清明前夕,行进在临洮县的山川田野间,看到昔日的撂荒地一改荒芜景象,焕发出喜人新颜。
近年来,临洮县坚持把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撂荒地治理作为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举措,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有效推进了撂荒地复耕复种。
合作社齐发力解决种收难题
临洮县峡口镇依托得*农机服务合作社抢抓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机械铁牛”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
正在组织机手耕作的临洮县得*农机服务合作社负责人陈得*说:“今年以来,我们发挥合作社的优势,开足马力加大撂荒地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合作社台农机具全部投入使用,已整治撂荒耕地亩。”
陈得*介绍,他们对所有的撂荒地进行三遍作业,深松一遍、旋耕一遍、种植一遍,县里提供1亩地元的标准进行补贴,调动起合作社整治撂荒地的积极性。
合作社不仅整治撂荒地,还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撂荒地的种收问题。据临洮县农机中心主任康维东介绍,现在青壮年外出务工多,留守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和儿童,农忙时节,地多人少、无法按时耕种,造成耕地撂荒。
为此,临洮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合作金融“三位一体”农村综合改革,构建起了以耕种收服务、农机人员技术培训、农机具维护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18个乡镇组建成立52支农机服务队,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农机服务队队长,采取“机械入股、统一派工、单机核算、定点维修”的方式,为群众提供耕种收全覆盖农业机械化服务,有效破解“在家种地收益低、外出务工地撂荒、种地务工两难顾”的问题。
企业参与经营荒地复种又生金
由于地块小,八里铺镇沿川子村零星分布,无法规模化发展,流得汗多,收益不高。久而久之,碎块地就撂荒了,村民牟雪峰就有这样的碎块地。
今年开春,八里铺镇引进临洮狄道康元循环农业公司流转耕地多亩,依托企业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优势,按照“种植+加工+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进行经营。目前,该公司深松旋耕亩,合并分散小块土地亩。
“现在撂荒地不再‘荒’了,自己还能在公司打工,一个月挣两三千元。”牟雪峰高兴地说,种的还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但是收入是之前没法比的。
八里铺镇还利用村民废弃院落、空闲宅基地和农作物秸秆,打造肉羊、蕨麻猪等繁育养殖基地,发展颗粒饲草料加工销售产业,多种方式打造“环境节约型”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村庄的“空壳化”问题。
临近的龙门镇也抢抓当前春耕时机,组织干部群众修建了一条米的便道,方便农用机械通行,确保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看着眼前整治好的撂荒地,龙门镇镇长黎晓峰充满期待:“这几年生态环境好了,雨水充足,这些撂荒地全部复垦后,种上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肯定能大丰收。”
据悉,目前临洮县已引进4家企业,完成撂荒地治理亩。
产业发展带动盐碱地上建大棚
春日里,新添镇潘家庄村一座座整齐的钢架大棚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大棚里是一簇簇绿油油的青菜和萝卜……眼前这个欣欣向荣的产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基地,曾经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
新添镇*委书记何小红说,以前潘家庄的几百亩河滩地多年积水,盐碱化严重,看着这么好的地方被糟蹋,群众只能干着急。去年以来,经过统一规划,潘家庄将零碎的小块土地整合划分为条田,搭建双层钢架大棚座,采取群众自行耕种和合作社流转经营两种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宜机化水平。
“现在村里开挖了排碱沟,修好了田间配套设施,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大棚门口,老百姓劳作非常方便。”新添镇上街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师荣新介绍,基地大棚花菜将在五月上市,预计每棚收入上万元。
对于部分受水利设施老化、土地盐碱严重等因素制约、群众自行治理难造成的撂荒地,临洮县积极争取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综合体、土壤改良治理、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补助等项目,加快解决低效耕作转型难问题,盐碱地变成了“金土地”。
“退苗复耕”苗木地变麦粮田
临洮县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花木产业是特色产业。近年来,由于苗木种植面积不断累积,苗木过剩、销售难,导致部分农田撂荒。
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临洮县制定了《加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分类逐块稳妥有序引导群众清理腾退、恢复耕种。“退苗复耕”以来,全县已清退苗木恢复耕地.9亩。
新添镇镇长包卫兵说,对于“退苗复耕”的*策,农户们认可度非常高,在这些地里种植小麦、蔬菜、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既能保证粮食自给自足,还带来一定收入。
据了解,在“退苗复耕”过程中,为减少苗木企业和农户损失,临洮县拿出万元的*府扶贫资金,收购可利用苗木万株,用于马衔山16个村为期两年的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引导企业和农户将质次苗木砍伐后交售到生物质燃料厂。
促进模式改革昔日荒山麦飘香
阳春三月,辛店镇上杜家村盘头山已有了浅浅的绿意,梯田间有数台旋耕机正在来回耕作。
看着翻耕好的土地,上杜家村村民江书明感慨万千。江书明和老伴儿年事已高,孩子外出务工,看着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庄稼地变成“杂草田”,对江书明来说一直是个心结。
去年,在辛店镇干部的动员下,临洮县宏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算流转上杜家的多亩撂荒地。江书明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去合作社咨询,并当场做了决定:不管租金多少,只要地不荒就行!
连儿湾乡积极引进建福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富田农机专业合作社,与40多户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平整撂荒耕地亩,计划规模化发展荞麦、小杂粮等绿色优质特色产业。
考虑到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临洮县以“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由村级*组织牵头,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将群众撂荒耕地交由村级富民产业专业合作社统一托管经营,确保撂荒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同时,将群众土地资源和村集体托管成本折股量化,经营土地所得收益按股权向村集体和群众分红,以托管经营土地取得的“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效益分红”的方式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绑”在一起,在有效解决“无人种地”和“谁来种地”问题的同时,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昔日撂荒地,如今在临洮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