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清晨,阵阵凉风逼退闷热。天刚放亮,杨国良便轻轻的穿上衣服去洗漱,生怕吵醒熟睡的妻子和儿子。
麻利的收拾好昨晚整理的水厂运行资料,他不忘将叠放整齐的迷彩服装进袋子。从事农村供水工作后,杨国良一直喜欢穿着迷彩供水维修,每次干完活后,他都会把那身“迷彩蓝”洗的干干净净。在他看来,保障每一条管线、每一处设备安全既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新时期水利人的担当与使命。
收拾好东西,杨国良轻轻下楼。虽然动作很轻,但是体贴的妻子还是拎着迷彩鞋追出楼门“瞧你这记性,鞋子又没带上。”两人相视一笑,默契中饱含深情。
八点钟杨国良准时出发,今天他要去洮阳镇王家咀村,查看智能水表安装后的运行情况。刚参加水利工作,杨国良被安排在临洮县中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铺沟凛冽的狂风让他很不适应新的工作。每天在荒芜的砂石滩上巡管线、载界桩,还得随时准备处理群众反映的用水故障。
杨国良凭着*人特有的毅力,靠师傅们的带教、自己的苦学,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管道维修和自动化运行业务。那一段时间,他跑遍了供水范围内的所有村社,一条条管线、一处处设备都印在了他的脑海。“农村供水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适应供水事业发展。”杨国良说。
从县城到王家咀村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到达目的地后,杨国良麻利的换上迷彩服,开始入户了解智能水表运行情况。从“吃上水”到“吃好水”,从机械水表到智能水表,从人工上水到自动运行,杨国良见证了农村饮水安全的变迁与发展,他也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农村供水战线的“土专家”。
10多年来,随着工作地点和岗位的改变,杨国良的足迹踏遍了中铺农村供水覆盖的村社,也踏遍了南部农村供水覆盖村社的沟沟岔岔。在临洮县南部扩网工程建设中,杨国良和同事们担负起了大量的管线图绘制、入户技术指导、通水维修等工作,让广大山区群众吃上了梦寐以求的“安全水”。
解决完王家咀村群众反映的漏水故障和水费充值等问题,汗水已经温透杨国良的衣背。“杨师傅,赶快进屋喝茶,凉快凉快”乡亲们热情的招呼驱走了疲惫。杨国良说:“虽然供水工作很辛苦,但是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所有的付出的就值得。”据了解,在临洮县农村供水一线,与杨国良一起转业安置的退役*人还有16名,他们和杨国良一样在千里供水线上播撒汗水,在辛劳和奔波中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
“近几年脱贫攻坚饮水安全任务繁重,我们与家人聚少离多,为的就是彻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杨国良说:“大家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候为了维修,需要行走四五十公里的路程。”饮水安全润泽百姓,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中,临洮县广大农村供水职工用双脚一步步丈量着供水管线,用心和情保障着千家万户饮水安全。
看着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杨国良感到无比的欣慰,他觉得身上的“迷彩蓝”越发的绚烂。广大农村供水职工扎根在农村供水一线,全面打赢饮水安全“攻坚战”,就是对新时代水利行业精神的最好诠释。如今,杨国良和他的“战友”们用水利人的担当继续书写着平凡的供水故事。
供稿
陈文进
编辑
康美
责编
赵建民杨阳
编审
谭明强
总编
边国鹏
临洮县融媒体中心所属“看临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