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苦甲天下”到“蝶变新生”
定西曾因“苦甲天下”闻名,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40年来,定西市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4.1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8%。全市个贫困村有个脱贫摘帽,安定、陇西、临洮等5个县区实现脱贫,通渭县、岷县将于今年实现脱贫。
构建产业体系筑牢脱贫之本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定西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聚力精准施策,总结推广产业扶贫模式,全面构建产业覆盖体系,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通渭县常家河镇便是全市以产业促脱贫的一个缩影。
该镇位于通渭县最南端,距县城约47公里,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过去,全镇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
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最关键的一步。根据当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近年来,经甘肃和山东两地农业专家考察,常家河镇大力引进山楂、花椒、樱桃等经济作物,建设千亩山楂基地、樱桃采摘园等种植基地。
据常家河镇*委书记穆维强介绍,全镇通过引进企业带动投资,培育促进产业;通过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产业。以千亩山楂基地为例,最初建园时流转了当地亩土地,这些土地按照每年每亩元给村民支付流转费用。此外,山楂挂果后合作社与农户按照7∶3的比例进行分红,预计带动4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元以上,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双赢。
据统计,年以来,定西市有75%以上的农户依靠发展产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其中59万余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近七成,实现了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脱贫人口的全覆盖。
保障饮水安全润泽陇中群众
曾几何时,陇中群众望天祈雨。能畅快地喝上一碗干净水,是定西人民的夙愿。
渭源县西南部农村供水中心负责人文书龙说,以前当地群众都是靠天吃水。遇到干旱年份,饮水难以保障。远离水源地的群众,还要用三轮车拉水。有些村子水质不达标,不少人得了粗脖子病或软骨病。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市兴建集雨水窖,实施人饮解困、氟病改水、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引洮一期农村供水工程,初步解决了全市农村群众吃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年,在规划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过程中,经过科学论证,定西市及时转变思路,树立“大水源”理念,按照“一次规划,分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骨干工程、大中型水库等稳定水源为依托,实施远距离、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年至年期间,先后建成渭源北部、临洮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引洮一期四项配套农村供水工程等一大批万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初步建成农村供水保障体系。
目前,全市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以上,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