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揭秘甘肃傩舞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TUhjnbcbe - 2023/8/7 20:29: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在农村长大的人应该都知道,每年遇到一些大的节日,或者一些祭祀活动,总能见到一些“跳大神”者,甘肃把他们称为‘司公’。在众目睽睽下,围成一圈,他们身披奇装异服,面部用各种颜料涂抹后,手持羊皮鼓,个个口中念念有词,身形轻巧灵活,上跳下舞,观看的人们无不神情专注,目瞪口呆。

其实,这种民间祭祀中的舞蹈,学名叫傩舞,流传于甘肃省各市州的乡村。

甘肃傩舞的前世今生

传说傩舞具有驱*逐疫、祭祀功能。舞者头戴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怪之状。

现存的傩文化,是古代傩礼的继承和发展。傩最初起源于羌人的原始狩猎活动中创造的“面具狩猎法”。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逐步演变为驱赶妖魔*怪、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面具巫舞。

傩礼在周朝“五礼”中,从属于“*礼”,在当时国家大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说中的夏禹,就是最有权威的大巫,部落的始祖神。他曾治过水,每逢氏族有重大活动,都要举行盛大的舞会:开山动土之时,要举行祭祀仪式;上山狩猎之前,要跳狩猎舞;战争取得胜利,要跳战斗舞;埋葬氏族成员,要跳葬礼舞;天气久旱不雨,要跳祈雨舞……

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表演傩仪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十几人左右,常有严格的班规。

永靖傩舞

永靖傩舞戏俗称跳会,一种具有驱*逐疫、祭祀功能的汉族民俗舞蹈。目前主要流传于永靖、积石山一带的杨塔、王台、红泉等乡村。永靖傩舞队由会首、旗手、锣鼓、面具等六十多人组成。在山区的傩舞戏中,面具大多为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中勇猛善战的力士和将*,不但负驱疫赶*之责,而且有司护田地之职。后来又增添了三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世俗生活的内容,以提高民众的观赏兴趣。

面具是永靖傩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永靖傩戏面具尺寸硕大,佩戴时覆及后脑,与云南澄江关索戏面具相似,同属半套头式面具。演员透过面具眼部的孔隙朝外视物。角色大致可分为*神、历史人物、世俗人物和动物四类,而以*神面具数量最多。其中既有道教、佛教中的*神,也有传说中的神怪和当地的土俗神,表现出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特征。

白马傩舞

生活在甘川交界地带的白马藏族传袭着一种民间宗教舞蹈,汉语称之为法舞或傩舞。当地藏族人称其为“池哥”或“拔”,意指仪式或面具。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河畔地区,每年春节村村寨寨都要跳傩舞,又称“池哥昼”。白马人跳“池哥”一是敬神请神、撵*驱邪;二是演示白马人的生活与祖先的历史。正月十二日正式开始,正月十七日结束。从最西南的村寨开始跳,由西向东,自下而上,大寨子两天,小寨子一天,依次进行。

扮演者头戴面具,身着羊皮袄,脚蹬白毡靴,彰显仪式的威严。偶尔也与观众互动交流,载歌载舞,尽显节日的氛围。

临洮傩舞

在临洮南部衙下、南屏等镇的神庙前,每年农历四、五月,以及七月到十月间,时不时会看见这样一副场面,一队司公身着虎头神衣,头戴神牌长辫,口扎银钎,伴着仓仓琅琅的羊皮鼓声和祈福的祷词,围着篝火跳起傩舞。这一神秘而又欢腾的场景便是当地传承多年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跳神”。

扮演的主要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或历史中出现的忠义之士,以及有功于人民的人,临洮当地人叫“老爷”。每个“老爷”管辖几个相邻的村落,负责保护当地的人畜平安、庄稼丰收。

到了农历的七月到十月,老百姓丰收了,就会跳神答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候祭祀的神一般为家神、山神以及当地的“老爷”,当地人把这项活动叫“打*教”,这一活动恰好与临洮南部乡镇的拉扎节相结合,总得来说还是报答神恩、祈求平安。

如此古朴狂放,寓意丰富的傩舞凝聚了先人无穷的智慧与勇气,小伙伴们有没有亲身参与过这样的活动呢?给小编留言,我们继续聊~~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甘肃傩舞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