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中,董卓无疑是前期最大的反派,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火烧雒阳、连环计、凤仪亭等耳熟能详的精彩故事皆是以他为主线展开。
然而,小说终究不是正史,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真实的董卓身上到底发生过哪些事情,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送上历史的审判台,继而遗臭万年。
能征善战,仕途不顺董卓,表字仲颖,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据说其先祖是西汉大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卓之父名董君雅,为颍川郡纶氏(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县尉,属于低级武官。董卓与三弟董旻便是父亲在颍川为官时所生,算是寒门地主出身。由此可见,董氏传至汉末已然没落。
颍川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世家豪门扎堆,人才辈出。其中尤以颍阴荀氏、许县陈氏、长社钟氏、舞阳韩氏四家最为鼎盛。颍川多奇士,像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徐庶、司马徽、陈群、钟繇、钟会、韩馥等三国名士皆出自颍川。
董君雅在颍川多年,深刻体会到了世家大族的能量之大,他给董卓取表字仲颖,董旻取表字叔颖,或许就是想让他们能有机会与世家大族建立良好关系,借助世家的力量帮助董氏提高门第。
董君雅离职后,董卓兄弟跟随父亲返回了西凉老家。少年董卓好游侠,时常去往羌人(可能是内迁的东羌部落,毕竟西羌与东汉之间时常爆发*事冲突,彼此敌对,双方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一百余年,直至夏侯渊虎步关右,才逐渐平息)聚居地玩乐。游牧民族崇尚勇士,董卓正好继承了父亲雄健的体魄,孔武有力,擅骑射,加之性情豪爽,为人仗义,在羌人部落颇有名望。
董卓成年后,被郡守征召为吏(显然是在当地混出了名气),负责治安工作。因在地方工作出色,被凉州刺史召为从事。当时西羌诸部时常骚扰大汉边境,董卓奉命前往征讨,斩获颇丰,*功卓越,赢得善战之名。
后来,鲜卑联合乌桓、南匈奴等异族入寇,名将张奂(凉州三明之一,世族出身,父亲是太守,老师是太尉,文武双全,擅书法,其后代在书法一途成就斐然)奉命入并州平乱,董卓任*司马,屡立战功。翌年,西羌寇略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董卓又跟随张奂前往征讨,大破羌人。
拼死打了多年的仗,立功无数,可董卓的仕途却依旧不温不火,相继担任了多个低级官职,后来不知为何甚至被免除了官身。
为了重回仕途,董卓曾派兄长董擢向老领导张奂送礼,结果张奂厌恶董卓的为人,坚辞不受。这对董卓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其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与此不无关系。
二次入仕,折戟冀州汉灵帝继位后,外戚窦氏以拥立之功,掌控朝*,重新启用被禁锢的*人,并欲铲除宦官集团。结果谋事不密,宦官集团抢先发动九月辛亥*变,诛杀窦氏(张奂被宦官利用,逼死了大将*窦武,成为其一生之恨),独揽朝纲。
随后,宦官集团鼓动汉灵帝发动第二次*锢之祸,波及甚广,官僚集团遭到重创,张奂上书求情,被罢免,禁锢终身。
为了恢复力量,在*锢稍加缓和后,官僚集团利用自己手中选官的权力,网罗天下才俊入仕。董卓便在这个时候得到司徒袁隗(袁绍的四叔)的征召,再度入仕,成为袁氏故吏,并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等职,仕途算是颇有起色。巧合的是,曹操也是这一时期被举为孝廉,任雒阳北部尉。
*巾起义爆发后,董卓接替遭奸人所害的北中郎将卢植,任东中郎将,统筹冀州战局,负责剿灭盘踞广宗的张角主力。
考虑到文武双全的卢植尚且无法攻克广宗,董卓便选择了放弃,转而调大*北上,进攻下曲阳的张宝部。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董卓围城两月,损兵折将,却寸功未立,冀州*巾依旧猖獗。消息传至雒阳,灵帝震怒,立即罢免董卓,交付有司,定了死罪减一等(流放、无期等重刑)。
身陷囹圄的那些日子,估计董卓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很可能再一次加速了他反社会人格的形成。
二度起复,扬威西凉皇甫嵩接管冀州战局后,张角病逝,然后不消数月,叛乱皆平,皇甫嵩自此威震天下,封侯拜将(百万*巾至少一半死在他手中)。狱中的董卓,得知此事,愤懑至极。
*巾之乱平定后,汉灵帝大赦天下,董卓得以脱困,无官无职,孑然一身。
不久,西凉羌乱再度爆发,救火将*皇甫嵩立即被调往西北,董卓幸运地再次得到起复,这与他当年的战绩脱不开关系,而且强烈怀疑是袁隗推荐的。
作为皇甫嵩的副手重回西北,想必董卓的内心是极其复杂的。入驻长安后,汉*按照惯例向周边依附的各民族部落征召义从(归附的羌胡),以增强*力。董卓在西凉颇有威名,遂主动承接此任,招募了被称作湟中义从和秦胡兵的骑兵队伍,这些部队后来逐渐成了他的直属部队。
以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领导的叛乱,一直持续了数年。这期间,汉*统帅从皇甫嵩换到张温,又从张温换回皇甫嵩。而董卓则屹立不倒,一直留在*中,担任副将,这让他在*中威信甚著,地位稳固,有尾大不掉之势。朝廷多次试图将之调离,最终皆未能实现。
皇甫嵩第二次担任汉*统帅后,董卓与之多次产生矛盾,心生怨恨。
汉灵帝病重后,为防止董卓这股势力脱离掌控,遂行明升暗降之法,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令其将部队转交皇甫嵩。董卓接诏后阳奉阴违,拒不交权。
皇甫嵩之子皇甫郦也担心董卓凶戾难制,便建议父亲以主帅的身份,利用*法伺机斩杀董卓。可惜,皇甫嵩顾虑太多,更不愿背上擅杀*中主将的骂名,只是将董卓拒不交权的事实向朝廷禀奏。
汉灵帝得知此事后,下诏斥责董卓,令其即刻赴任,否则严惩不贷。董卓被迫奉诏(天下还没大乱,此时造反,与自杀无异),并因此深恨皇甫嵩。
皇命难违,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临走前嘱托心腹将领务必掌管好*队,等他回来。
叨天之幸,入主雒阳多年宦海沉浮,董卓早已今非昔比,行至河东郡后,他便止步不前,等待雒阳时局变化。他知道,只要汉灵帝两腿一蹬,雒阳必有大事发生,届时自己可择机而行。
果不出其所料,灵帝驾崩,大将*何进执掌大权,欲诛杀宦官集团。在遭到太后阻止后,袁绍建议招引外*进京,逼迫太后就范。董卓恰好就在河东,距离雒阳很近,成了最佳拉拢对象。
收到命令后,董卓大喜,立即率领大*开拔,星夜兼程,奔赴京师。不久,何进突然反悔,派人劝阻董卓进京。可惜,董卓根本不予理睬,继续进兵。
就在董卓即将到达雒阳时,何太后怕了,下诏罢免十常侍等人,令其返乡。何进大喜,急命人再去拦阻董卓(已失去利用价值)。
眼见雒阳就在眼前,可董卓却再难前进一步。后在使者的劝说下,被迫退往雒阳城二十里外驻扎。
董卓不甘心就这样回*,他要等!雒阳并未尘埃落定,一定还有机会。
不久,何进被杀,袁绍等人发动兵变,诛杀宦官,雒阳城一时大乱,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被张让、段珪等人挟持,逃入北邙山中(雒阳北部的天然屏障,有龙脉,号称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埋骨之地,墓葬多达数十万座)。
得知此事后,董卓欣喜若狂,急率大*入山。叨天之幸,竟然真的让他抢到了皇帝的车驾。
看到董卓强行护持皇帝回京,城楼上的袁绍是又惊又气,百感交集。骑都尉鲍信(迎立曹操为兖州牧,二人感情甚笃,后为救曹操而战死沙场)劝袁绍趁董卓立足未稳,拼死一搏。可惜关键时刻,袁绍本性暴露,胆怯畏战,错过了唯一一次翻盘的机会。
顺利入京后,老谋深算的董卓,先是以瞒天过海之计,以三千骑兵,借宵禁的机会,夜晚出城,白日进城,如此反复数次,让雒阳*民误以为西凉大*兵力强盛。
然后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收编了大将*何进和车骑将*何苗(何进的弟弟)的部曲,名将张辽便于此时归附了董卓。
继而又策反了飞将吕布,引诱其斩杀原并州刺史,执金吾丁原(也是被何进召来逼宫的,与吕布是上下级,无父子关系),收编了并州*,并与之结为父子。雒阳*权自此被董卓完全掌控。
解决了安全问题后,董卓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为登上权力巅峰谋划。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