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唐代宗李豫的精彩人生
TUhjnbcbe - 2024/3/27 22:03:00

唐代宗李豫(年1月9日-年6月10日),初名李俶[ch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

唐朝第八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年5月18日-年6月10日在位),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

大历十四年(年),李豫于大明宫紫宸内殿崩逝。

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唐代宗李豫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宗李豫的生平简介早年经历李豫于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年1月9日)生于东都洛阳的上阳宫,是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太后吴氏。初名李俶,十五岁时封广平郡王。

唐玄宗有孙百余人,李豫是嫡皇孙。

史载李豫“宇量弘深,宽而能断。

喜惧不形于色。

仁孝温恭,动必由礼。

幼而好学,尤专《礼》、《易》,玄宗钟爱之”。

收复两京安禄山叛乱,长安陷落,李豫跟随唐肃宗搜兵灵武,任天下兵马元帅。

至德二年(年)盛夏过后,肃宗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

这年闰八月,肃宗犒赏三军,准备收复京师。

九月,李豫与副元帅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太子率领作为机动队伍,在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位于今陕西长安南)以北横亘30里,与叛军10万人决战,双方自午时打到酉时,唐军取得大捷。

夜幕降临,叛军溃逃,退入长安后,连夜逃跑。

唐军得到战报,李豫立即下令入城。

起初,肃宗急于收复京师,与回纥相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这时,叶护要按约定执行。

李豫拜回纥叶护于马前,说:“现在刚克复了京师,如果大肆进行抢掠,那么在东京的人就会为叛军死守,难以再攻取,希望到东京后再履行约定。

”叶护吃惊地跳下马,跪下来捧着李豫的脚,说:“我当率军为殿下立刻前往东京。

”于是与仆固怀恩率领回纥、西域的军队从长安城南经过,扎营于水东岸。

百姓、军士以及胡人纷纷拜李豫,哭泣着说:“广平王真不愧是华夷之主!”肃宗得知后高兴地说:“朕不如广平王!”李豫整军入京,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夹道欢呼悲泣。

李豫留在长安,镇守安抚了三天后,率领大军向东去收复洛阳。

唐军与回纥大破叛军,叛军严庄与张通儒等人放弃陕郡逃跑,李豫与郭子仪进入陕城,仆固怀恩率兵分头追击。

严庄先进入洛阳向安庆绪报告败状。

安庆绪放弃洛阳败退。

回纥军进入洛阳府库收取财帛,在市井村坊劫掠三天,唐方拿出罗锦一万匹给回纥,回纥停止了劫掠。

之后,两京(长安、洛阳)也相继收复,大大提高了李豫的威望。

肃宗返京后,于至德二年(年)十二月进封他为楚王。

乾元元年(年)三月,改封成王。

五月十九日,立为皇太子,改名豫。

十月五日,举行了册礼,确立了他的皇位继承人地位。

上元(年—年)末年,两宫(太上皇玄宗、肃宗)均患病,李豫往来侍疾,亲尝药膳,衣不解带。

登基为帝宝应元年(年)四月,肃宗病重,张皇后无子,惧李豫功高难制,暗引越王李系,准备废黜李豫。

十六日,张皇后矫诏召见李豫。

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知道皇后的图谋,于是派兵到凌霄门,待李豫抵达后,保护他到禁军中。

当晚,二人领兵软禁李系、张皇后等,肃宗受惊而崩逝。

随后,程元振等迎李豫于九仙门,见群臣,行监国之礼。

二十日(5月18日),李豫即位。

李豫继位后,李辅国以拥戴他即位有功,极为骄横,竟然对李豫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

”李豫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

不久,李豫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使者慰问其家属。

平定叛乱宝应元年(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豫在即位以后,把荡平安史之乱当成了重要工作。

他发布的第一道诏书,委任其子、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

在部署平叛的过程中,他也对朝廷上下、宫廷内外的人事关系进行了调整。

五月于丹凤楼颁布的大赦制书已透出这一意图。

其中可注意的内容是:玄宗时被废黜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等均恢复了封号,因擅兵被废为庶人的永王李璘等也予以昭雪。

李豫希望通过对皇室成员的平反昭雪来梳理玄宗、肃宗时期淤结的政治遗留问题,从而寻求开拓进取的途径。

同年十月,李适统帅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回纥等共十余万兵力,讨,在陕州会师,准备出征安史叛军首领、自称燕帝的史朝义。

壬申日,唐军抵达洛阳北郊。

甲戌日,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横水展开决战,叛军大败,被俘杀六万人,史朝义向北溃逃。

唐军顺势收复东京、河阳及汴、郑、滑、魏等州。

燕相州守将薛嵩举相州,恒州节度使张忠志(即李宝臣)举赵、定、深、恒、易五州归顺。

宝应二年(年)初,史朝义走投无路,北入奚、契丹,途中被图谋归唐的燕范阳尹李怀仙追及,被迫自杀。

李怀仙斩得史朝义首级来降。

自此,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定。

吐蕃入侵为讨伐安史叛军,唐廷相继召回安西、北庭等地的军队,使吐蕃逐渐向北蚕食,并乘虚深入内地,攻占了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十余州。

广德元年(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李豫逃到陕州避难;官民逃亡荆襄或藏匿在山谷中。

吐蕃占领长安后,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劫掠府库市里,纵兵焚闾舍,萧然一空。

关键时刻,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迎击吐蕃。

郭子仪组织兵力反击,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

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即子仪)亲率大军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

陷落十五日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十二月,李豫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

”便赐给他铁券,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

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

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

广德元年(年),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

京师震恐,李豫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

郭子仪说服回纥,此间仆固怀恩病死于军中。

唐军与回纥军联合,大破吐蕃于灵武台西原,斩首五万,生擒万人,夺回被吐蕃劫掠的男女百姓四千人,缴获的牛羊驼马绵延三百里内不绝。

晚年病逝大历十四年(年)五月初二,李豫病重,不到十天,已无法上朝。

五月二十一日(6月10日),李豫命太子李适监国。

同日夜间,李豫在长安大明宫紫宸内殿驾崩,享年五十三岁。

八月,群臣上谥号为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实为“世宗”之意,改“世”为“代”以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十月,葬于元陵。

十二月,祔于太庙。

唐代宗李豫的历史故事有哪些?1、重情重义的唐代宗李豫唐代宗李豫,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李俶(chu)原被封为广平王。

后进封为楚王。

马嵬坡事变后,李豫随唐肃宗北上,任“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年被立为皇太子。

唐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唐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

”唐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可尊重崇尚的父辈),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

张皇后与李辅国因在马嵬驿兵变夺权过程中立有大功,权倾一时,气焰嚣张。

二人倾心结交,互为表里,招致了时为广平王的李豫以及建宁王李谈的警觉与不满。

李泌为了大唐中兴,也对张皇后的专权不满,他曾劝阻唐肃宗立她为皇后。

建宁王李谈英明果敢,常不分场合地向唐肃宗陈诉张、李二人的专权跋扈;张皇后则经常在唐肃宗耳边吹风,搬弄是非。

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了。

颇知用权的张皇后并没有善甘罢休。

她很策略地劝唐肃宗把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立为太子,再改任建宁王为兵马元帅。

张皇后企图在广平王和建宁王之间制造嫌隙以分化他们,而且把事端牵扯到李泌身上。

因为,此事若付诸实施,唐肃宗一定会同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商议。

果然有一天,唐肃宗向李泌提及此事:“广平王担任元帅负责平叛已有些日子了,现在朕打算要建宁王全面负责征伐,又担心引起不良后果。

若立广平王为太子,既确定他的储君地位,又能让建宁王发挥作用,先生以为如何?”李泌一下就明白这是张皇后的阴谋,立即直言不讳地劝阻唐肃宗,使这一隐患暂难萌生。

张良娣与李辅国见一计不成,更加紧了阴谋策划。

建宁王李谈年轻气盛,无所顾忌,见二人互相勾结,也数番向唐肃宗陈诉张良娣自恣专权,谋害广平王李豫。

张良娣与李辅国趁机对建宁王李谈大加谮陷,双方较量激烈起来。

有一天,张良娣对唐肃宗奏道:“建宁王恨不得马上成为元帅,是想谋害广平王。

”李辅国也添油加醋,在一旁随声附和。

矛盾一下暴露出来,唐肃宗见双方都事涉广平王,眼睛盯着皇嗣,担心会酿成大祸,心中大怒。

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将建宁王李谈赐死了。

建宁之祸,在参与平叛的众人心中留下了阴影,尤其使广平王李豫与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感到惊惧不已。

代宗登临皇位后,仍“深思建宁之冤”,他先是追赠建宁王一等亲王爵--齐王,到大历三年()五月,唐代宗还颁诏追谥他为承天皇帝,改葬顺陵,对建宁王尽极哀荣。

看来,建宁王之死在唐代宗心中留下了难以挥去的印记。

唐代宗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唐代宗即位之初,正当安史叛军最后垂死挣扎的关键时刻,为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的局面,唐代宗对安史降将实施了姑息政策,以致形成了河北藩镇割据的局面,给后来的继承者遗留下了难以彻底消除的祸患。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公元年),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公元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

京师恐慌,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此间仆固怀恩暴病死于军中。

郭子仪单骑亲自前往劝说回纥,一举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

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郭暧气愤之下不仅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还急不择言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着回宫告状。

闻听此言,唐代宗劝女儿道:“他父亲不爱当皇帝是实情,要不然,天下哪里还姓李!”面对负荆请罪的郭氏父子,唐代宗安慰道:“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

”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不过,安史之乱最终是在唐代宗时期平定的,这是唐代宗最为得意的事。

经历了将近八年动荡的大唐帝国,元气大伤,再无法达到开元天宝时期的太平治世,唐代宗的重要任务就是医治战乱的创伤,但动荡和磨难不仅抵消了他建设国家的热情,也使他开拓进取的锐气严重缺失。

越是到后来,他越是颓废,甚至怀疑人的力量,平日里遇到紧急情况时,经常是口诵佛经,《仁王经》成为他消灾赐福的力量源泉。

唐代宗从父祖唐玄宗手中接过烂摊子之初,盛世的繁华还留在人们的回忆中,十几年后,唐代宗却把一个更加烂的摊子传给了他的子孙。

从此,大唐帝国往日的盛景已是昨日黄花,成为人们心中无法再现的记忆了。

唐代宗能否如欧阳修所说算得上“中材之主”尚可斟酌,《旧唐书》中把他比为古代的“贤君”,无疑是溢美之辞了。

揭秘:为什么有人会说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堪比李世民的皇帝?唐代宗李豫,一个最被忽视的唐代明君。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说:“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称他是“中材之主”。

而《旧唐书》更是称其““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皇帝,其地位与太宗无二。

年,一场影响着大唐百年国运,让其由盛转衰的动乱,在范阳“悄无声息”的展开着。

这场动乱,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虽最终在唐肃宗李亨与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将领的精诚合作下,被最终平定。

但是,动乱虽平,可持续了近8年的战争,它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伤害却是短时间内不可弥补。

?安史之乱,让曾经强盛无比的大唐由盛转衰。

此时“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八年战乱,作为战争的核心地区,整个黄河中下游是一片荒凉,尸横遍野,农业、商业等所有领域,其经济都陷入荒凉的状态。

同时,在平定叛乱之时,无论是唐廷一方,还是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一方,他们为了战胜对方,是拼命的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去从百姓的手中掠夺其钱粮,甚至是直接将他们充军。

由此,当时的百姓为了求得一丝的生存机会,他们或是逃亡,或是造反,而不管是哪种方法,其最终造成的结局,就是唐廷所掌握的户口越来越少,据统计,战乱被平定后,比如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再如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

要知道,在古代,户口就是朝廷的命脉,户口越多,也就意味着赋税越多、可征调的徭役越多,反之,则是赋税锐减,国家实力骤降。

因此,对于唐廷而言,随着其掌握的户口越来越少,他们不可避免的就陷入了赋税不足,国库空虚的问题。

简单的说,安史之乱后,大唐已经是从一位大富翁沦落为了一个穷光蛋。

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唐代宗李豫即位称帝。

身为乱世之君,李豫显然是合格的。

李豫登基时,安史之乱并未被完全平定,尚有余孽在各地负隅顽抗的对抗着唐军。

但此时,作为从战火中走来,并拥有显赫战功的皇帝,李豫深知他需要做并不是扫平余孽,而是稳定内部,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因此,李豫一登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权宦李辅国。

当时,李辅国自觉扶持李豫有功,再加上他在朝堂上的党羽众多,所以是极为骄横跋扈,独掌朝中上下军政事务。

对于李豫而言,他若想专心的对付安史余孽,就必须先除掉李辅国,此后他方可执掌朝中大权,然后肆意的推行自己的政策。

而后,在李豫的精心设计下(他先是示敌以弱,在帝位暂不稳固的情况下,李豫先是委曲求全,认贼作父,屈辱般的认李辅国为尚父。

之后,在李辅国完全松懈后,李豫就迅速下手,派人将李辅国暗杀),李辅国势力被连根拔起,朝中大权重归唐皇。

就这样,在铲除内忧后,大权在握的李豫就开始了解决外患之路。

他命自己的儿子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统帅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回纥等共十余万兵力,与自称燕帝的史朝义决战,此时叛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因此没过多久,史朝义叛军就全军覆没,自此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天下重归大唐之手。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李豫就开始着手恢复大唐的国力。

首先,在政治上,李豫罢黜专权跋扈的元载,改任命素有清名的杨绾拜相,杨绾为相,使得朝中权贵铺张浪费得以收敛,朝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重振。

财政上,改革税收,实行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先是疏浚河道,重开漕运,实行南粮北调的计划,改直法为段运法,将江淮到长安的河道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继而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了翻船事故。

漕运改革后,较之过去,效率增加,损耗却得以减少,更重要的是,南方百姓曾经需要负担的漕运劳役也得以解除。

此后,江淮的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大大缓解了关中粮食短缺的问题。

其次,为快速获取巨额的财富,但代宗又不想从百姓的手中掠夺,由此代宗就将注意打到了盐业上。

唐初,唐廷对于盐的贩卖,实行自由贩卖,朝廷不会是收盐税的。

此后,唐廷眼馋于盐业的暴力,于是没过多久,就实行官收、官运、官销为核心的国家专卖制度,这种专卖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奸商的肆意涨价行为,但是他更多的是造成执掌盐业的贪官污吏,为了获得非法财富,大幅度提高盐价,是赤裸裸的从百姓的手中掠夺财富。

由此,这种官方所垄断的盐专卖制度,是让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于是,至代宗时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获得可以满足朝廷用度的财富,李豫随即对盐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以此节省朝廷的开支,之后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规定由盐官统一从民户的手中购得其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

此外,为杜绝盐商抬价,代宗还下诏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从而让百姓可以随时随地买到平价盐。

如此一来,代宗的盐政改革不但让消除了百姓的抵触情绪,继续效忠朝廷,还大大增加了朝廷赋税,据记载自代宗改革盐政后,朝廷所收取的盐税,由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是大大缓解了朝廷国库空虚问题。

可以这么说,安史之乱后,若不是唐代宗李豫横空出世,恐怕就再也没有唐代之后百年的国运。

就因李豫的励精图治,力挽狂然,对内除奸臣,振朝纲,通漕运,改盐政;对外平余孽,收天下,唐朝才能继续存在百年。

因此,就凭借这一个功绩,李豫就可以和李世民相提评论,毕竟李世民将大唐带入盛世,而李豫也将大唐从灭亡的边缘拉回,这两人对于大唐都是有功的。

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李豫在位期间做的大事分别是改革漕运、改革盐政、改革粮价。

但是李豫平叛之后却姑息了安史之乱的余孽,对晚唐大乱有一定的影响。

李豫在位期间,面临的是上辈们给他留下的烂摊子,他的任务艰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的来说,李豫还是功大于过的,值得肯定。

唐代宗李豫的父亲是谁?唐肃宗李亨(年2月21日-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载(年)至宝应元年(年)在位。

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年),徙封忠王。

开元二十六年(年)被立为太子。

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

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至德元载(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

尊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先后于至德二载(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宝应元年(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

当夜李亨病死,时年五十二岁。

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唐代宗李豫的母亲是谁?章敬皇后吴氏(?—年),濮州濮阳人,为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唐代宗李豫、和政公主的生母。

人物生平:吴皇后的高祖父吴景达为尚药奉御,曾祖父吴绚为德阳县令,祖父吴训为神泉县令。

吴氏因为其父郫县丞吴令珪犯罪,而被籍没掖庭宫。

开元十三年(年),唐玄宗临幸忠王李亨的宅邸,看见李亨使用的服饰器具都很简陋,既没有婢女打扫庭院,也没有妓女弹奏歌曲,命令高力士挑选掖庭宫人赏赐给他,吴宫人就是其中之一。

吴宫人容貌端丽,性格谦逊,得到李亨的宠爱。

开元十五年(年),生长子李俶(唐代宗李豫)。

开元十七年(年),生次女(和政公主)。

开元十八年(年),时年十八岁的吴宫人去世,葬于春明门外。

唐代宗继位,追谥为章敬皇后。

大历二年(年)三月,袝葬于建陵。

唐代宗李豫的皇后都是谁?1、睿真皇后(年~?)沈氏,名字不详(相传名为沈珍珠,实则无载),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官宦世家出身。

堂伯沈从道为《书史会要》记载的唐代书法家,曾任冀州刺史,广平郡太守。

沈氏的父亲沈易直生前曾任大理正,后被追赠为秘书监,又被唐德宗追赠为太师。

开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身份被选进东宫,太子李亨将沈氏赐给当时的皇长孙李俶(后改为李豫)。

年,沈氏在长安皇宫大内的东宫为15岁的广平王李俶生下皇长曾孙李适,即日后的唐德宗。

年,安史之乱中玄宗仓皇出逃,而沈氏以及部分宗亲未能有幸随驾出逃。

年,李豫收复洛阳,于掖庭宫中见到沈氏,其收复北地重任在身,没有迎回长安,遂李豫将沈氏安排在洛阳。

然而不想洛阳再次陷落,沈氏从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年,唐代宗即位,同年收复洛阳,并未得到沈氏下落,因此下旨寻找沈氏。

年,唐代宗去世,李适继位为唐德宗,册封生母沈氏为皇太后,册封仪式上,德宗及大臣对着空气跪拜,可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朝臣都为之哭泣。

2、贞懿皇后独孤氏(?-年),唐代宗李豫的皇后,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的长女,因为美丽入宫,被皇帝独宠专房,册立为贵妃,后追封为皇后,生韩王李迥、华阳公主。

独孤氏深得唐代宗宠爱,善歌咏。

后来,独孤为李豫生下一子李迥,按理说应当母凭子贵封她为后。

由于李豫心中一直放不下沈氏,在他即位后一直没有册立皇后。

独孤氏对此也十分理解,没有一丝怨言,还十分希望沈氏能早日回到李豫身边。

李豫将沈氏的儿子李适立为太子,独孤氏也很支持。

独孤氏在李豫身边多年,李豫生活中的事情都会与她分享,但她从来不涉及政事,李豫想要封赏她的家人,她也拒绝了。

之后,独孤氏又为李豫生下一个女儿华阳公主。

华阳公遗传了母亲的美貌,性格也十分开朗,是李豫的贴心小棉袄。

但好景不长,华阳公主得了重病,太医也束手无策,在大历九年(公元年)病死。

大历十年(年)十月初六,独孤氏染病24天后逝世,殡于内殿。

由于太过思念独孤皇后,李豫始终不愿将独孤皇后的遗体下葬,一直放在内殿,每日与独孤皇后灵柩相伴。

三年后,独孤皇后的遗体才得以下葬。

公元年(大历十四年)五月初二,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

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代宗就无法上朝了。

五月二十日,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当天晚上,代宗就在紫宸之内殿驾崩了。

能够将独孤氏的遗体留在身边三年,所以不少人认为唐代宗最爱的女人是独孤氏,并不是沈珍珠。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宗李豫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