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人口争夺战钱多不如地多,地多不如人多
TUhjnbcbe - 2024/5/15 17:44:00
什么原因会导致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519302.html

本文由“最爱历史”授权转载

1

在街亭惨败之后,蜀汉建兴四年(年),这一年,第一次出师北伐的诸葛亮,不得已仓惶撤兵,但临撤退前,他下了一个命令:

将西县多户人家,强行迁徙进入蜀汉控制下的陕西汉中。

诸葛亮的目的很简单:

抢人。

人,对蜀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自古至今,人口与土地,都是立国的根本,早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帝国人口就已达到了万人;到了东汉,国力虽然有所减退,但东汉永寿三年(年),汉帝国人口也有万人,与西汉鼎盛时期大抵相当。

但是经历东汉末年长达几十年的大规模战乱、疾病、瘟疫、饥荒后,到了诸葛亮北伐的三国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从巅峰时期的多万,下降到了仅仅多万人口。

当时,曹魏的总人口约为万人,蜀汉总人口约为94万人,东吴总人口约为万人。

▲诸葛亮北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掠夺人口。

人口的多少与国土面积的大小,是关系国力强弱和战争胜负的根本,所以诸葛亮北伐的重要目的,除了开疆拓土、光复大汉帝国,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掠夺魏国的人口。

当时,一度是西汉帝国最为繁盛的关中平原,此时已是“无复人迹”;而作为东汉核心的洛阳一带,更是“死者不可胜计”;而在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一带,更是“墟邑无复行人”。

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对于东汉末年这种人口稀缺的惨状,描述更是直接: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在后来的三国争战中,由于蜀汉面积最小、人口最少,所以对于诸葛亮和他的继任者姜维来说,掠夺、增殖人口,一直是他们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所以当蜀汉延熙十七年(年),姜维再次出征陇西失利后,姜维在回军的过程中:

“拔(魏国)狄道、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四川)绵竹、繁县。”

这种“拔”,其实就是强行将魏国的人口,迁徙进入蜀国,以此来补充蜀国人力,保证兵源、税源和农耕,以及扩大蜀国的人口繁殖。

2

前阵子,彭博新闻社报道中国有可能最快,或将于今年年底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而西安、郑州、武汉等各大城市,今年以来更是或明或暗地提出了所谓“人才争夺战”、“人口争夺战”的概念。

在这个一度号召人民“少生孩子多养猪”的时代和国度,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口,是多么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此浅薄易懂的道理,古人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为了躲避战争,东汉末年,大量人口纷纷从中原地区,向江南、荆州、益州(四川),乃至幽州(辽东)、鲜卑境内迁徙,当时,张鲁控制下的陕西汉中一带,由于相对安宁,北方流民大量涌入,人口也一度高达50多万人。

当时,汉末人口锐减到不足千万——50万人,在一个人口就是资源和兵源的战争年代,对于各路争雄的军阀来说,是一个何等诱人的数字。

所以,曹操几乎是倾尽全力进攻汉中。

这其中,一方面是争夺汉中在当时看来,极为庞大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汉中地处关中平原和四川的中部,夺下汉中,才能抑制刘备的对外扩张。

▲汉中人口储量庞大,成为曹操与刘备的争夺要点。

为此,从建安二十年(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年),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地区,进行了一场长达近四年的汉中争夺战,最终,刘备赢得了这场战争,控制了汉中。

不甘心受挫的曹操,则在此过程中,一步步掠夺刘备管辖境内的人口:

建安二十年(年),曹操举兵攻下汉中后,一度进入巴东、巴西郡(今重庆),并强行迁徙了当地8万多人,移居到河南洛阳、河北邺城一带,以补充久经战乱后、中原地区虚弱的人口;

平定张鲁后,曹操又下令将汉中地区的几万户居民,强行迁徙到陕西的关中地区;

建安二十四年(年),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失败后,临撤退前,又将甘肃武都一带的5万多户氐人,强行迁徙到曹操控制范围内的扶风、天水两郡,以此加强自己的人口实力,同时也削弱刘备控制下的人口数量。

所以,一部三国史的核心,背后渗透的,其实是对于人口的掠夺与控制。

3

相比曹操和刘备,孙权也很侧重对人口的掠夺。

汉末天下大乱,人口锐减,偏安江左的孙权,很早就认识到了掠夺人口的重要性:

建安十二年(年),孙权直接发兵攻打占据荆州的刘表的部将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建安十三年(年),孙权又派兵追杀黄祖,“虏其男女数万口”;

建安十九年(年),孙权亲征皖城,“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此后一直到晋武帝泰始年间(-年),东吴仍然不断派兵进入司马氏的晋国境内掠夺人口:

“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

除了注重掠夺刘表、曹魏、司马氏等邻近各路军阀治下的汉族人口,孙权还非常注重驯化少数民族,当时,东吴征服了散居在今天的苏南、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等几个省山区的山越族人后,将越人从山地迁徙到平原,总数约有10万多人。

▲东吴能鼎立成为三国之一,背景是对人口的大规模掠夺。

在北方长期战乱、中原地区大量士民不断南迁的背景下,曹操对于孙权治下人口实力的不断壮大,也感到非常焦虑。

建安十四年(年),曹操想将跟孙权毗邻的淮南一带的人口,迁徙到他治下的河南地区进行屯垦,消息传出后,江淮地区的老百姓被吓得要命,于是“江淮间十余万户,皆惊走吴”。

建安十八年(年),曹操又担心“江滨郡县为(孙)权所(攻)略”,”于是又想到将江淮地区剩余的居民迁徙到北方,结果又是适得其反,以致江淮地区剩余的民众“民皆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入吴),江西遂空,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十多万户人家南迁东吴,数量达几十万人,放诸于当时全国仅有多万人口的大背景来看,这无疑是对曹操的一次重击,而东吴,则由此更加巩固了与曹家争霸的实力。

所以,建安十八年(年),当58岁的曹操与31岁的孙权,就江淮地区争战不决的时候,面对江淮地区大量人口南奔东吴,孙权实力不断增长的局面,曹操非常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的这句话,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却很少有人会想到,曹操说这句话时,曹操与孙权的人口争夺战的语境和背景。

4

可以说,没有人,帝国就如风中的草芥,随时岌岌可危。

对于这一点,大唐帝国就有痛彻心扉的体验。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年),大唐帝国进入了帝国的人口巅峰盛世,这一年,大唐全国官方统计的人口总数,达到了.万户、共.万人,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建中元年(年),唐王朝中央能控制的两税户,从巅峰时期的万户,锐减到了万户,到了元和二年(年),唐王朝中央能控制的供税户,更是锐减到了万户。

由于大规模战乱后的人口锐减、人口南迁,加上藩镇割据,各路军阀故意隐匿户口不上报唐朝中央,将地方人口据为己有,当时,仅仅黄河流域,就有多达71个州和藩镇故意不上报户口。

户口锐减,税源和兵源不断衰退,这也是导致唐朝中央实力不断衰弱、最终趋于灭亡的重要原因。

▲唐朝灭亡的核心原因,在于对人口控制力的丧失。

另外在战争之中,不仅仅要笼络人心,笼聚人口,也是帝国的核心要务。

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北方人口大量迁到南方定居;年,金主完颜亮征兵南侵,当时,南宋政府抓住北方动荡的有利时机,向北方居民抛出橄榄枝,吸引他们不断南下,在这种南宋政府的主动吸引下,当时两浙地区人口“四方之民云集···百倍常时”;此外,南宋境内的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人口也不断增长。

此后进入到13世纪初期,南宋尽管北方国土大量沦陷,但南方境内人口仍然增长至大约万人,金国人口则为约万人。因此,尽管国土面积大规模萎缩,但南宋却凭借着不断增长的人口实力,借此与女真人和蒙古人进行了长达多年的对峙和战争,这背后彰显的,正是年靖康之变后,南方人口大量增加所带来的国力增长。

5

无论放诸任何朝代,人,都是一切的根本。因此,即使是最低级的强盗,也懂得要“抢钱、抢粮、抢女人”的道理。

一个将人口视为累赘而不是资源的民族,是注定将要遭受惩罚的。

乾隆二十三年(年),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数十年努力,终于平定新.疆后,乾隆皇帝与他属下的臣子们,就是否移民驻守新.疆,也爆发了一场争论。

当时,不少朝臣认为,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距离中原太过遥远,自汉代以来,历代中央王朝一直无法持续有效管理,所以与其劳民伤财驻守,还不如撤兵回师,就在乾隆二十五年(年)的廷试中,有新科进士更是直接指责“古之屯田为劳民”。

对此,乾隆也充分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乾隆说,新.疆具有“东捍长城,北蔽蒙古,南连卫藏,西依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为固居神州大陆之脊,势若高屋之建瓴,得之则足以屏卫中国,巩我藩篱,不得则关陇隘其封,河湟失其险,一举足而中原为之动摇”的重要战略地位。

“今办理(移民)屯种,亦只因地制宜之举。而无识者又疑劳民,朕实不解,且付之不必解,而天下后世自有公论耳。”

于是,在乾隆“移民实塞下”的政策坚持下,清廷开始了向新.疆地区的大规模移民动员。当时,在经历与蒙古准噶尔部的长期战争、阿睦尔撒纳以及大小和卓叛乱后,蒙古准噶尔部落几乎被扫荡一空,北.疆地区人口锐减,这也为重新构筑新.疆的人口组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乾隆远见卓识,决定大规模移民新疆。

当时,尽管蒙古准噶尔部落已经被击灭,但沙俄却一直对新.疆虎视眈眈,沙俄甚至一度收留叛变的阿睦尔撒纳,一直到其因为天花身亡后,才将尸体转交给了清政府。有鉴于新.疆本地复杂的民族构成和沙俄的不断南下,乾隆最终开始了向新.疆地区的大移民,到乾隆四十二年(年),乌鲁木齐一带以汉族为主体的人口,已经接近20万人之众;到了嘉庆十三年(1年),乌鲁木齐地区的人口更是超过了33万人。

在清政府的移民鼓励下,到道光六年(年),不计较屯兵,北.疆地区仅仅农业人口就达到了47万人,这些以汉人为主体的新型移民,也为北.疆地区的农业开发、粮食供应和屯军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大量汉人移民的推动下,当时,北.疆地区以乌鲁木齐、伊犁、奇台、哈密为代表的北.疆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对此,当时人描述说,

“(乌鲁木齐等地)地广粮贱,谋生甚易,故各地民人相率而来,日益辐辏……商贾毕集。”

自汉代以来一直难以驻守的新.疆问题,也由于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开始真正被中华民族纳入长期的实际控制。

6

但有移民,就有反移民;人口构成的争夺战,是一场永恒的战争。

年,新.疆爆发民乱,库车、和阗、喀什、吐鲁番等地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此时,中亚的浩罕汗国也趁机派兵入侵新.疆;年,在浩罕汗国指使下的阿古柏,在新.疆扶持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并逐步侵占了天山南部的整个南.疆地区,并向北.疆不断侵略扩张。

当时,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历代近百年发展后,南北.疆以汉人、满人、东归的蒙古土尔扈特人等为主体的北.疆人口加速发展,对此,叛乱者也将汉人、满人、蒙古土尔扈特人等视为“异教徒”进行大规模屠杀和清洗,据同治年间到过北.疆的美国人斯凯勒说,乌鲁木齐约有13万满、汉人民被杀,奇台县、阜康城、呼图壁、绥来等处汉人死散,“靡有孑遗”。

在阿古柏等人鼓动下,仅仅和田地区,就有4万多不愿信教的汉族军民被杀;在大规模的屠杀和驱赶下,-年,当时乌鲁木齐、巴里坤地区的人口,从34万人剧减到了10万人,其中北.疆地区“户口伤亡最多,汉民被祸尤酷”。

▲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策略,是通过屠杀和清洗重构人口。

年,就在阿古柏几乎控制整个新.疆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伊犁。此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胁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先是强行割占中国斋桑湖至图穆尔淖尔(伊塞克湖)以西44万平方公里领土,十多年后,趁着阿古柏之乱,沙俄势力最终侵入了新.疆。

当时,沙俄在远东地区人口稀少,为了达到长期控制中亚和新.疆的目的,沙俄在中国新.疆地区也开始了人口掠夺——在出兵侵占伊犁以后,沙俄政府在伊犁设立机构,专门负责迁移中国人口加入沙俄国籍,目的就是将新.疆地区的人口掠夺为沙俄所有,以达到从人口构成上彻底侵占新.疆的目的。

年,左宗棠派兵出征新.疆,并最终在年平定阿古柏之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其他新.疆领土,当时,沙俄已经在新.疆地区掳掠了十多万中国人,强迫他们加入了沙俄国籍,对此左宗棠不依不挠,坚持出兵进逼伊犁,并决定不惜与沙俄一战。

年,最终在左宗棠的军力支持下,沙俄与清廷达成谈判,沙俄趁机割走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但清廷也得以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但经过从年开始的这场新.疆.动.乱,以北.疆地区为例,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几乎死伤逃亡殆尽,以北.疆塔尔巴哈台为例,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该地区汉民仅剩下“一百四十一户”,而整个北.疆地区人口也死伤、逃亡一空。

至此,从乾隆大帝年平定新.疆以来,清廷在北.疆发展多年的移民成果,几乎被扫荡一空。

▲在回.乱和沙俄的人口掠夺下,北.疆汉人一度几乎被清洗一空。

此后,清廷再次在北.疆地区恢复屯垦,并招徕流民前往北.疆耕种定居,由此北.疆的汉族人口才开始缓慢增长。一直到年,北.疆地区人口才缓慢恢复至20多万人,而早在年,当时北.疆人口就已近50万人。

清廷再次招徕汉人进入北.疆,尽管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但仍然在人口构成上稳固了北.疆,此后,尽管在民国时期新.疆再次陷入动荡,并且被前苏联联合派兵入侵,一直攻打到了迪化(乌鲁木齐)西郊的玛纳斯河畔,但北.疆的人口存在,以及年后中苏的交好,最终让中华民族得以守住了新.疆。

而纵观史事,假若没有人口的依托和存在,一切国势和领土,也势必将无所依托,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国、唐宋和新.疆的史事,于内于外,或许就是最好的鉴证。

因为只有旺盛的人口,才是终极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马强《论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下降与迁移》;

刘新宇《-年北疆地区人口和农业开发》;

王志强《清代北疆人口迁移与区域社会变迁》;

吴轶群《清代新疆人口研究》;

王晓峰《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长浅析》;

刘含若《东北人口史再探—兼评《中国人口》东北三省历史人口部分》;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阎崇年《清朝十二帝》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口争夺战钱多不如地多,地多不如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