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景区游火爆的今年,如何让乡村旅游成为近距离旅游热点?游遍了名山大川,逛完了名胜古迹,带上家人孩子到乡村去。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周末出游的新选择。
临洮县立足自然文化资源禀赋,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将厚重文化和秀美风光融合发展,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探索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今年赚得旅游收入9亿元。
深秋时节,漫步临洮县洮阳镇马家窑村的巷道,一个个镶嵌在稻草泥墙面的彩陶立体罐在柔和的光影中美轮美奂,在周边秋色的点缀下,整个村子散发着厚重而独特的魅力。
“三年前的马家窑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马家窑文化发祥地和命名地的殊荣并没有给村里带来实质性的改变。”马家窑村党支部书记丁海成说,借助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开始对全村进行风貌改造、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后,村庄“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大量的马家窑文化元素,吸引众多游客到村里旅游拍照。
为进一步发挥马家窑村独特的文化优势,带动当地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年马家窑村在中国银保监会定点帮扶下,建成了马家窑文化展示馆。游客可在展示馆参观,近距离全面了解马家窑文化概况、发掘研究过程和遗址的考古等。
▲临洮马家窑遗址公园游客接待中心项目
今年年初,投资1.亿元的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及马家窑村周边8个传统村落改造提升项目,正在实施中……届时,古老的农耕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相互依托,让乡村旅游更加“锦上添花”。
马家窑村的成功蜕变是临洮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洮县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先后建成了熙州明园景区、岳麓山景区、双联村“狄道乡韵”美丽乡村、县博物馆、洮河石文化博览园、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卧龙湾洮砚水镇等文化旅游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文旅融合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岳麓山景区
▲县博物馆
▲千姿岗
在做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农旅融合也搞得如火如荼。走进临洮县龙门镇大寨子村的葡萄种植大棚,一串串色泽鲜艳的葡萄挂满枝头,游客边游览边采摘品尝,其乐融融。
▲大寨子村的葡萄种植大棚
▲游客采摘品尝
“我们已经是第二次来了,这里的葡萄味道好,而且种类很多,带孩子过来采摘,既能吃到好吃的葡萄,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采摘的快乐!”来自兰州市城关区的张女士说出了游玩的初衷。
龙门镇大寨子村葡萄园是由甘肃陇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的,占地4万多平方米,43座大棚。棚内种植早夏黑、户太八号、阳光玫瑰、蓝宝石、金手指等高品质葡萄。
“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农户享受企业分红并就地务工。”大寨子村葡萄园公司负责人说,葡萄园养护管理工人30多人都是村民。一名长期工,年收入达4万元。
在临洮县,像这样的生态产业还有很多。南屏镇现代农业产业采摘园、康家集乡樱桃种植基地、龙门镇东三十里铺的千亩梨园、洮阳镇曹家坪的牡丹园、玉井镇岚观坪村的树莓基地、太石镇上咀村的苹果等等。
一个个生态产业发展成旅游景点。临洮县结合各乡镇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旅游消费新亮点,边打造边培育,形成一个又一个集休闲观赏、采摘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园。
为带动全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临洮县还精心策划了花之旅、梦之旅、研之旅、自驾游、古迹游、冰雪游等6条县内一日游精品线路,将县内各类景点有机串联,初步形成了春季踏青、夏季赏花、秋季观景、冬季玩雪的全域旅游格局。
数据显示:年以来,临洮县共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3亿元,同比增长77.84%。
随着各类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临洮这座陇上文化名城将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更多的游客打卡观光。农文旅融合发展,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临洮大地缓缓铺开。(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俞树红)
来源
甘肃经济网
编辑
杨丽娜责编
赵建民杨阳王晓丽
编审
谭明强终审
边国鹏
推荐阅读
点左下角看更多
临洮好新闻
点个“赞”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