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0月14日电题:记者手记:小山村改厕的“细功夫”
新华社记者王朋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记者近期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走访了解到,当地农村改厕在模式选择、技术升级、后期管护等方面,下了不少“细功夫”。
今年初,家住临洮县玉井镇孟家坪村的赵迎春,将家里的厕所改成了积肥式卫生旱厕。“干净,好用。”赵迎春用了两个词评价。
赵迎春家改造的卫生旱厕内景。新华社记者王朋摄
她家厕所是在原有旱厕结构基础上改造的,由红砖砌成,里面贴了防滑瓷砖,外面连着一根超过屋檐的排气管。
赵迎春家改造的卫生旱厕外景,排气管安装了无动力风帽。新华社记者王朋摄
孟家坪村村支书靳天举说,近两年,村民可以根据常住人口结构、原有厕所结构、群众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改厕模式。目前村里常住户户,有户完成改厕,其中有三分之二选择了积肥式卫生旱厕。
农村改厕不仅要因地制宜,改厕还要与污水处理同步进行。玉井镇镇长魏晓斌说,几年前,大家一股脑改成了水冲式厕所,却出现冬天冻管、吸污车进不了村等问题。在近几年的改厕工作中,当地不仅对部分有问题的厕所进行了技术“升级”,还结合山区村、川区村实际,探索了多种改厕模式。
针对厕所冬季冻管问题,当地探索将厕所下水管深埋1.5米,有效解决了冬季冻管问题。玉井镇店子村村民包宛彬说,经过改造升级,他家水冲式厕所近两年再未发生冻管问题。
这是店子村深埋地下的化粪池。新华社记者王朋摄
魏晓斌说,污水处理有困难,全镇就配备了14台吸污车,并在吸污车难以覆盖的山区村配备了吸污水泵,方便群众清掏。
“村民可以免费使用吸污水泵。”孟家坪村村民罗桂萍说,清掏的粪污还可以还田。
农村改厕,建好是前提,管好是关键。记者在临洮县走访了多个农村,改厕户门框上贴着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