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张悦记者阎俏如北京报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64亿人,占比18.70%。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等政策的推进,康养行业逐渐成为热议话题。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又称“陇中”,有“千年药乡”之名,定西借助环境气候、历史文化、区位优势以及中国(甘肃)医药博览会(以下简称“药博会”)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积极发展康养产业,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定西自己的康养之路。
定西如何利用资源打造康养产业?7月3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文玫表示,定西市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契机,依托药博会平台,构建“人人学中医、户户种药材、处处搞康养、层层兴歧黄、县县做产业”的发展格局。
凝聚天然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定西市下辖安定区、通渭县、成西县、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一区六县。全市海拔~米,年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天,日照充足,有着青山绿水的环境优势。
不仅如此,定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多年历史。
此外,定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距省会兰州98公里,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是“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造就了定西药材种植的优势。作为甘肃品牌药材的“五朵金花”,当归、黄(红)芪、党参、甘草、大黄在定西广泛种植,其中当归、黄芪、党参在定西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0%、20%、40%。
独特的优势让定西的康养产业凝结了多方资源。
马文玫介绍,定西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设置了治未病中心,或者加挂康养科牌子,已经有个乡镇卫生院现在建成了中医馆;此外,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开展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同时,当地鼓励民营资本设置医养结合机构,目前已经打造了3家示范点;不仅如此,当地还建设打造通渭县温泉水疗中心、漳县遮阳山景区康养基地等。
为了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中医药养生健康保健服务需求,陇西规划建设了集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医疗、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陇西中医药传承示范中心,该中心由陇西智慧中医堂和古莱坞康养中心两部分组成。古莱坞康养中心计划建设治未病区、康养保健区、教育培训区、综合体检区、办公区、综合服务区、道地中药材展销区以及体检中心等“七区一中心”。
在中医药的继承创新方面,定西不断加强道地药材当归、党参、黄芪药食同源的推广应用,提升康养水平。此外,当地还推出了药膳美食、保健饮品、针灸理疗、温泉洗浴等系列康养产品和服务,并加大当归美肤、井盐洗浴系列产品的推广力度。
借力药博会助推融合发展
第四届药博会以“弘扬中医国粹、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于年8月25日至28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举办。在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了往届药博会的成果以及第四届药博会筹备进展,同时介绍了甘肃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
刘伯荣表示,药博会的举办为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甘肃省通过药博会平台,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和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吸引了一批知名中医中药企业落户甘肃,持续推进中药的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种植和生态化种植。全省标准化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率达到43%以上。通过药博会的牵引,建立了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
定西通过中医药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中医药产业的全链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提高,产品已发展到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多个领域。此外,定西已建成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渭源渭水源中药材市场、渭源会川江能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岷县当归城交易中心等5个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年,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约万吨,年交易量约万吨,交易额约亿元。
此外,定西还与多个国家级中药材市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建立了中药材O2O交易平台及B2B、B2C电子商城,基本形成线上线下互相协同的甘肃道地药材全国市场窗口。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定西亦在不断促进康养行业发展。一方面,当地依托药博会进行大健康产业的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在药博会期间推广地方美食、药膳及小杂粮等产品服务,扩大中医药产业的影响力、品牌度和知名度。
马文玫表示,在药博会期间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李氏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节以及渭水文化康养节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定西独特优势,借助中医理疗、药膳保健、温泉养生、运动康复以及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将定西打造成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
(编辑:阎俏如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