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踏足过西北。
“西北”这个概念第一次闯进我的认知中,其实都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当才上五年级的我读到“出陇上诸葛妆神”、“又令郭淮守陇西诸郡”时,“陇”这个字眼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陇”是哪里?“陇西”又在何处?离蜀汉的成都远不远?离丞相的汉中近不近?那时的我对于“陇”充满着好奇,但也仅限于好奇。
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喜爱历史,再加上我的数学也总是给班级平均分拖后腿——主要是后者的原因——高二的时候我便选择了文科班。因为高考语文有阅读名著的要求,所以在高二高三的数学课上把《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又一遍,对于陇西三郡也是稔熟于心。但当时的我仅仅把读书当作是对于繁重课业的调剂品,南安、安定、天水也只是三个得分点。
高考的成绩并不好,只得遵从父母的意愿,就在省内的一所师范院校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的大学时光就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虽然读的是中文系,但对文学却一点也不感兴趣,我只想把阅读文学作品当作是生活中的一种消遣,能够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见我所未见、识我所未识便可,并不想去细究诸如“文学四要素”这类深奥的文学理论。
与我对文学的无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对于历史的兴趣愈发浓厚起来,对于历史地理这一分支也怀有极大的热情。大二的时候在网上寻找到了《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这本书的PDF版本,如获至宝,立刻去淘宝寻找打印店将它打印并装订起来。这本书的第一章便是介绍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
陇山又一次出现在了我眼前,随之而来的还有天水、宝鸡、陇县、固原、萧关道、羌中道……
两年之后,等到了胡老师的《陇关道》。
书的封面充满设计感,群山之中,一座座城市被一条墨线串联起来,由东渐向西北而行,那便是陇关古道。读完全书大概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并非是内容粗浅,恰是因为书的内容十分对我的胃口,一旦拿起便不忍放下。全书叙述起于西安,终于临洮,或者说起于梆梆肉,终于小笼包,书有末章,但旅行却永远不会有终点。徜徉在文字间,仿佛与胡老师同走了一趟陇关道,一边走,一边听他娓娓道来陇右旧事。
当时读书的时候,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杯白水与Chrome上打开着的一张谷歌地图,后者的重要性当然远大于前者。跟随作者的叙述,将书中的地名一个一个在地图上确定下来,连点成线,再结合地形图层,方能理解古人为何于此处置城、建寺、取道、设驿。此次阅读胡老师的《陇关道》也同样如此,当不通过搜索而只根据书中“在府城北三十五里”与“望儿咀,行*区划属于新添镇南坪村”这两句话,将地图从临洮城区向上拖动而见到“南坪”这两个字的那一刻,心中的那一股喜悦与满足,是我无法通过文字所能描述的。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够踏足西北,去见一见我心中的关陇,走一走我梦中的故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