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通过辨别诗词中虚写和实写的部分,可以准确把握诗歌内容,从而分析诗歌的情感。诗歌中虚写部分有很多标志性的字词,如“忆”,或确切的表示过去的时间词,说明是回忆,都表明是写过去的事;如“想”,说明是想象中的事;再如表示“听说”或“梦见”的词,说明不是眼前实见之事。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就是一首典型的以虚写为主的诗。
留别诗是唐诗的一个种类,它和送别诗相对应。分别时,送别的人会写送别诗,远行的人可以写留别诗。留别诗是离别的人给分别的人写的作为纪念的诗。如李白的《赠汪伦》、《*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留别诗。从这首留别诗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背景:诗人从临洮出发,将要奔赴北庭。“将赴”说明正准备出发,还没有抵达,和正文中的“闻说”相对应。“闻说”管辖前三联,前三联均为听说,说明是虚写。
题目中的“北庭”,在正文中可以找到如下对应信息:“轮台”、“疏勒”、“武威”,这些地方属于边塞地区;“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这几句是描写北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突出其偏远、寒冷、荒芜;“白草”、“青山”,是沿途所有的特殊景观。“白草”体现其环境之萧瑟。“白”和“青”与“通”和“过”连用,体现边塞地域的辽阔和色彩的单调,突出行程的艰辛。
题目中的“赴”,在正文中具体表述为“勤王”。勤王有两个意思:君主的统治地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发兵援救;为王朝尽力。此处取第二个意思。“赴”和“通”、“过”亦有对应关系,“通”、“过”体现路途漫长,跋涉艰辛。赴”又和“归”相反。七句写“赴”,一句写“归”,形成反差,体现“赴”的艰难与坚决,突出诗人的忠君报国思想情感。
一首诗的题目越长,提供的信息也就越丰富,也越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全诗内容。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诗前两联描述的是诗人听说的北庭状况,颈联描述的是诗人想象赴北庭沿途的所见,体现边塞和远赴边塞的艰苦;尾联表明自己为王朝尽力不会因为道路遥远而有怨言,即便是思乡之情,也只会通过在梦中回乡来缓解。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尾联,上句写公事,下句写私情,形成鲜明对比,直接抒发忠君报国、公而忘私的情感。但和前三联相比,尾联,尤其是尾联的下句的出现略显突兀,似乎是诗人在回答亲朋关切的问话,而这个问话也不难推断,它必然是:“此行路途遥远,会不会想家?”这正好符合留别诗的特点。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