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水之滨,临洮西南,
一座古堡,赫然挺立,
它就是廖化堡。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这座位于洮水之滨的古堡,
为何会以廖化命名呢?
一座古堡,一位蜀将……
千年后,
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秘密呢?
山边藏古堡
走进临洮,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但那时的临洮并不是指今天的临洮,而是指今天的岷县。今天的临洮,长期以来,都是以狄道的名字出现在历史中的,直到民国年间,才改狄道为临洮。
穿临洮县城而过,直奔县城南二十多里处的廖化堡。真正吸引我们来临洮的,并不是这座古堡,而是它的主人——廖化。一座洮水之滨的古城堡,为何会和三国时的蜀将拉上关系呢?
三国是英雄的舞台。在众多的三国英雄中,不论是蜀国的五虎上将,还是魏国的五子良将,抑或是吴国的甘宁、丁奉等人,他们的名头都比廖化大得多。可就是名声不彰的廖化,却传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于是人们记住了谚语,也记住了廖化。
廖化堡距离公路不远,远远就看到残破不堪的城墙。走到近处才发现,城墙高大,马面突出,城约为正方形,长不足40米,宽大约30米。历经千年风雨,城墙依旧很宽,最窄处也有1米。昔日的*营早已变成了农田,种田的农人们从城门洞出出进进,为这座山边荒城增添了几分生气。
古城附近曾出土了一些文物,其中一把大约1.5尺长的铁戟最为令人惊奇,此外还有些小石磨及五铢钱等等东西。那把铁戟似乎让人想起典韦来,也说明古堡是座*用性质的城堡。
蜀中有大将
剧照廖化
廖化堡的位置正好在山与川的交界处,它的西、南、北三面都修建在悬崖上,只有一面靠山坡。站在城墙上,四处眺望,将山下的河谷一览无余。
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对地理的依赖程度远远要超过热兵器时代。从地理上看,一座好的城堡或者烽火台,其位置必定是一块地域内最好的地方,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充足的水源,易守难攻的地形……而这些条件廖化堡都具备了。
显然,选择廖化堡的人有与众不同的眼光。
“这里为何叫廖化堡呢?”民间传说,三国时期蜀国将*廖化曾率*修筑了此堡,并驻守此地,人们都称此地为廖化堡。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中卢(今湖北襄樊)人。廖化向来以勇敢果断而著称。关羽兵败后,廖化归属东吴,结果他使了一计“诈死”,谁知他却“携持老母昼夜西行”。可见,廖化的智谋勇气远超一般人,否则也不敢在敌占区千里潜行。所以,他在秭归遇到了东征的刘备,当即就被封为“宜都太守”,刘皇叔的眼力可不是一般的。
由此,廖化也屡获重任,先锋也是意料之中。廖化是为数不多经历了魏、蜀、吴的兴衰的人物。在征战不休的三国时代,人的生存仅仅靠运气是不行的。难怪,人们把廖化同*忠、严颜并称为“蜀国三老将”。
蜀将与古堡的故事
廖化真的到过临洮,乡亲们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临洮县志》记载,廖化的确曾在临洮驻守过,他是跟随姜维北伐来临洮的。
实际上,廖化并不驻守在廖化堡,而是驻守在距廖化堡十多里的侯和城(一说在岷县)。侯和城所处的位置在岚观坪上,这里是扼守洮岷方向的要隘。在古人眼中,岚观坪是一块伸向洮河岸边的长条状地形,占据此地可以控制进出洮岷的咽喉,而廖化堡只不过是侯和城的前哨而已。
廖化堡的修建和选址,完全体现了廖化的谋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关羽、张飞是刘备时代的英雄,廖化便是诸葛亮、姜维时代的人物。
其实,让廖化驻守这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同魏*对抗,而是为了守住蜀*的后路。可见,他在姜维心中分量不是一般的重。岚观坪的南面,就是抹邦川,是通往四川的重要通道。人们从抹邦川往前,就接上了景谷道。景谷道是甘肃古代入川的主要通道,大体从文县顺白龙江而下,或至四川青川东北的白水镇,或经广元至剑阁,或沿清川江而上至平武。
姜维九次北伐,七次出兵陇右。廖化作为蜀汉后期的老将,自然也是主力。或许,“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谚语就产生在此时。谁又能想到,这座古堡也成了姜维命运的转折之处?
廖化堡的失守大约发生在魏景元三年(公元年),这年十月,邓艾进攻洮阳(今临潭县),姜维在侯和城被邓艾击败,廖化堡也随之失守。姜维不得不率众退往沓中(今迭部县境内)屯田。这次失利,蜀汉朝廷更加不信任姜维。次年,姜维得知魏*大举攻蜀,奏请张翼、廖化驻守阳平关和阴平桥头。结果,被拒绝,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