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人民院副院长张立平
张立平,年7月参加工作,年10月入*,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中级精神科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医院精神科主任,副院长。
他从事精神卫生工作20多年如一日,以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勇于吃苦,忘我工作的精神赢得了身边同事的信任,患者的信赖。他牢记*的宗旨,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良好的医术,更需要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病人要有爱心、关心、怜悯心、包容心、理解心,他积极学习业务知识,热情服务病人,认真履行职责。他先后被授予“潍坊市重性精神病人排查及管理先进个人”“潍坊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潍坊市精神疾病管理示范区建设先进个人”、“高新区医疗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扎根基层
为精神病人幸福尊严努力
年他医院,分到了精神科工作,精神病房环境非常艰苦,在一排平房上,就是他和一位资深的老医生负责诊治工作,每天面对20多个病人,整天在写病历、查房,照料病人的空闲时间,还要不断地学习。那时候,病人入院,兴奋躁闹的特别多,病人的攻击行为没有任何预兆,很难防范。有时自己在精心照料精神病人时被他们莫名的攻击,心里感到特别得委屈。精神科专业在社会上一直被误解,病人被丑化的如狼似虎,工作人员也觉得工作上低人一等,见了朋友也不敢提自己是干什么工作,怕他们取笑。
“当我从病房里走出来的时候,一对中年男女突然跪在我的面前,苦苦哀求我救救他们的女儿,我永远忘不了她父母那期望的目光。那一刻,在我脑子里盘旋了许久的困惑终于有了答案,我忽然明白了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能并不能像外科医生那样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我们拯救的是病人的灵*。”张立平回忆,从那一天之后自己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精神科医生的信念,每当看到患者脸上久违的微笑,看到每个家庭的团聚,他都能体会到那种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他开始边工作边学习,向医院提出申请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同时自己通过系统的学习心理专业知识,顺利考取了中级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使自己的心理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为了更好的为求助者服务,医院设立了心理咨询门诊和心理咨询热线,每年为数百名心理求助者提供服务,受到了求助者和家属的好评。
二服务社区
为一方居民和谐稳定奋斗
年他开始承担辖区内十万多居民中的重性精神病人社区管理工作。从病人的摸底排查到诊断治疗,他走村串户,挨家挨户的走访。这项工作刚开展时特别困难,村里人一听是调查精神病人,都避而不谈。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被病人家属骂上一顿也不稀罕。有时,为了了解一个精神病人的情况,他要去十几趟。为了提高效率,他就开始琢磨办法,渐渐发现,先让他们的亲朋好友介绍一下,或是让村委、村医帮着做工作,摸清这家人的脾气性格,再去接触他们,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实在的帮助,工作就好开展了很多。现在辖区内的病人家住哪里,家里什么情况,他都了如指掌。通过给他们建立家庭档案,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有事就找他,也就成了他们的习惯。目前他们管理着名重性精神病人,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肇事肇祸事件。
自年开始,他成为潍坊高新区宣讲团成员。他利用自己业余时间精心组织了“浅谈睡眠”、“压力应对”等课件,进机关、社区、学校宣讲,普及科普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诊疗方案和保健知识,受到了人们的好评。
三团结协作
为优化科室建设管理创新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精神科服务的患者,因为没有家属陪护,需要医护全方位的照料、护理、治疗,团结协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医护工作没有缝隙的衔接好,在工作中不推诿病人,他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不断优化工作职责,使看护岗位、治疗护士岗位以及医师岗位职责明确,交叉互补。不断完善了病人探视制度、开放式病房管理制度、弃养病人管理制度等各项精神病房特有制度。每项工作有明确的责任人,又有明确的协助人员。比如在照顾病人吃饭时,治疗护士协助食堂工作人员分发饭菜,巡回人员督促病员排队,医师仔细观察病人饮食情况。这样既能保证每个病员都能有序排队,又有利于医师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作为科室主任,深知无论自己的业务水平多高,如果没有团队,科室就不可能有全面的提高。为此,业务发展方面制订了切合实际的近期目标、远期规划,引进、培养了多名精神科专业人才。完善了队伍建设,形成了梯队人才培养模式。
投票流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