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因境有三十多条小河,河水汇流入龙江,形似池状,故名河池。
河池古为羁縻州地。宋宣和元年()置河池县。
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升为河池州。”清因之。
民国初降州为县,复称河池县。因县境有三十多条小河,河水汇流入龙江,形似池状,故名河池。
年改为县级河池市。
年升为地级河池市。
宜州区宜州因境内宜山(“宜”为“宜于登高”之意)得名。
宜州因境内群峰环峙,城北有许多山,总称宜山。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宜山,府城北一里,群山皆高大,此独卑小,下临龙江,宜于登眺,因名。
唐以此名州,宋复以此名县。”先后以山名置宜州和宜山县。
年,改宜山县为宜州市。
年7月26日撤市设区,宜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县治在罗城镇而得名。另一说是因县治四周群山环绕,罗列如城,故名罗城。
罗城县以罗城镇而得名。
宋代县境有罗城堡,其后并入融水县,改为罗城镇。
明初,以堡名、镇名设置罗城县。
另一说,县治四周群山环绕,罗列如城,故名罗城。
因县境有仫佬族居住,年改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南丹县南丹县因地处南方且盛产朱砂(亦称丹砂)而得名。
宋元丰三年()置羁縻南丹州,因盛产朱砂(亦称丹砂)和地处南方而得名。该地由土官世袭统治。
元至元末年,升为南丹安抚司。
明洪武二十八年()设南丹卫。英宗时改为南丹土州,清因之。
民国六年()改土归流,称南丹县。
天峨县天峨一词由来有两种说法:
其一:在县内向阳天鹅赐福的传说,后把天鹅改成“天峨”,得名天峨圩、天峨乡;
其二:天峨源于壮话,“天”意为“地方”,“峨”意为“芦苇”,因最初县治向阳境内多芦苇而得名。
天峨县以天峨圩而得名。
据年编《天峨县志》记载:“向阳街的西北面有一座山,山高且大,传说古代一农夫开山种地时,忽见一对天鹅腾空而起,展翅高飞了,福气赐百姓,故向阳改‘天鹅’。后人把‘鹅’改为‘峨’,故得名天峨圩、天峨乡”。
民国二十年(),以天峨乡、天峨圩之名置县,称天峨县,县治天峨乡(今向阳乡)。
年县治从向阳迁到六排镇。
凤山县凤山县因境内的山“环山似凤,环凤皆山”,因此得名。
据民国《凤山县志》记载:“环山似凤,环凤皆山……今治之得名以此。”
清雍正八年(),以境内凤山之名置凤山土州,州治凤山脚前,由土官世袭统治。
民国八年()改土归流,更名凤山县。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县古称环州,因境内环江和环洲得名。
据民国《思恩县志》记载:“环江绕县城如带,县城西外江中有洲,唐环州以此得名。”唐贞观十三年(),以环江之名置环州。
年,将宜北、思恩二县合并,改为环江县。
东兰县东兰县因治所在旧文兰州之东而得名东兰州。
东兰县原属羁縻文兰州地,由土官世袭统治。
据民国《东兰县纪要》记载:元朝置东兰州,明、清称东兰土州。
民国元年()改土归流,改东兰州为东兰县。以治所在旧文兰州之东而称东兰州。东兰县以东兰州而得名。
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原写作“岜马”源于壮语,“岜”壮语译意为山坡之意,“马”壮语译意为马,“岜马”意为马形之山。后改“岜”为巴。
明朝以岜马山之名置岜马巡检司,清朝因之,民国置岜马乡,为万冈县治所。后改“岜”为巴。因该地有瑶族居住,年在原万冈县地域基础上置巴马瑶族自治县,因巴马山、巴马巡检司、巴马乡而得名。
都安瑶族自治县都安县由都阳土司与安定土司合并而成,取都阳土司、安定土司首字为名,称都安。
明、清两朝在今都安瑶族自治县地置都阳土司、安定土司,由土官世袭统治。
民国五年()改土归流,将两土司合并,取都阳的“都”字和安定的“安”字为名,称都安县。
县境是瑶族聚居之地,故于年更名为都安瑶族自治县。
大化瑶族自治县
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大化乡、大化水电站而得名。
境内水资源丰富,红水河纵贯全境,故修建大化水电站于此地。年,析都安、巴马、马山三县的部分地置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大化乡、大化水电站而得名。
文章来源:木菠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