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潼关
文
陈永笛
当屹立千年岿然不倒的潼关城因了人为原因而被毁掉时,我还没有出生。所以,有关这里的一切,除了散碎的文字,不大清晰的图片外,想把实体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已不可能。我也不得不主要通过“听”这一方式来获得。
潼关作为城的雄伟冷峻,作为关的声名远播,起先我也未曾全部料到。等读的书多了,阅历渐渐丰富了,某一天才忽然觉得,这城这关被毁得实在是有些太可惜了,太让人心寒了。对当初决策“废城弃关”的所谓“苏联专家”们也充满了实实在在的厌恶和愤恨之情。
关于潼关的名称,《水经注》云:“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关于潼关的险峻,《山海关志》云:“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为首称。”关于潼关的重要性,《春秋传》亦有“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之美誉。史书所记,都极言潼关之险之难之美。今日之古潼关就像是一块璞玉,只待有识者来挖掘,来开发,来再现昔日之万千气象。
梦里的潼关,城内游人摩肩接踵,商贾如林,车水马龙。一派富庶繁荣景象。北门外渡口边的艄公们光着膀子,喊着号子,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在*河上或载物或载人,轻快地往来于秦晋之间。
梦里的潼关,十二连城的烽火正起,城头旌旗猎猎,士兵枕戈待旦,密切
梦里的潼关,白袍小将西凉马超马孟起和许褚大战二百八十回合,赤体相见,拼命博杀,将一代枭雄曹孟德杀得丢盔弃甲,割须弃袍,罕见的狼狈,少有的惊惧。真真是“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皇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然而,救了曹操一命的大槐树今又安在?
梦里的潼关,功高而被世人称赞(《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的哥舒翰因为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而被迫出击,结果被叛*设伏痛击,尸横遍野,血染*河。即便有挥鞭断流的二十万虎狼之师,也抵不过决策者们那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命令。
梦里的潼关,东城门外有一中年人踽踽独行,此时“安史之乱”发生刚刚四年,全国人口锐减,经济萧条,一派凋敝情形。看到守城的士兵们正在齐心协力同筑新城,晚宿城内有感而发,挥笔一蹴而就,名篇《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遂成。这位中年人正是忧国忧民的一代诗圣杜甫。
梦里的潼关,诗人许浑在《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中写道: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去国怀乡的离别之情是凄婉的,悲凉的。
梦里的潼关,年少成名的元人张养浩看透了上层的腐败,辞官家居,屡召不赴,却在六十岁上因为关中大旱拜陕西行台中丞,星夜兼程,奔赴任所。途径潼关,有感于老百姓的苦难,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千古传唱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到官仅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劳瘁而卒。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梦里的潼关,慈禧迫不得已扔下北京城里一摊子乱事仓皇西逃。待割了地,赔了款,终于可以回京了,又摆起了皇家大谱。路经潼关,面对用猪里脊肉作的一道汤赞道:此汤真像皇宫里的鸭片汤呀。于是潼关的小吃队伍里又多了一道特色名点。
年7月7日,鲁迅同孙伏园等十余人自京赴陕讲学,八月四日,从水路离西安,八日午抵潼关,花一元钱买酱莴苣十斤。十五日“晨访季市”,赠以西安小古玩,碑帖及“酱莴苣二包”。十九日“寄紫佩信及酱莴苣一包”。潼关酱菜清光绪年间就被列为贡品,年获巴拿马世界名贵产品博览会奖章。其名气之大,文化底蕴之深厚自不必说。
梦里的潼关,走过了多少仁人志士,骚客旅人,*尘古道边又演绎了多少爱情亲情友情,所有这些,莫不让人神往。
梦里的潼关,引发了无数人写诗抒怀的情感。“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那是李世民;“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那是韩愈;“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那是崔灏;“地形盘屈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那是温庭筠;“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那是郑古;“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段中条太华山。”那是峻德;“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那是谭嗣同。还有李隆基、魏征、杜牧、韦庄、玄烨、方孝孺和顾炎武……
梦里的潼关,站在古城上能够欣赏到的八处胜景依然存在,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道观神钟、谯楼晚照、风陵晓渡、*河春涨。然而,一梦忽醒,传世的“八景”大多已不再有,悲哉,痛哉!
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潼关作为经济区的东起点,桥头堡,其承东起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更突出,作用更明显。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华山潼关旅游精品区,再现潼关八景。
其实,只有潼关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八景”失去的切肤之痛,只有对潼关真正了解的人才会懂得“潼关”这两个字的真正“含金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机遇,负重前行。多么强烈的希望梦里的“八景”不再只是一个逝去的美丽传说,而能够真真切切地显现于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让这座千年名城,千年名关,再现昔日风采,再展天下第一关的豪迈。让潼关这颗东秦明珠再现璀灿夺目的光芒。
关城无语,*河奔腾。从古至今,发生在这儿的一切一切都随着关下的*河水付之东流。只是在某个不知名的夜晚,那城那关不经意间就会被哪根神经牵引,和着再现辉煌的强烈节拍入得梦来。
*河、*金、*土地,古关、古渡、古战场。
(主编:野水)
陈永笛,陕西省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风起关河》。
陈永笛欢迎留言批评,感谢赞赏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