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文温江李汝南习儒的师从和科举考试初探
TUhjnbcbe - 2022/4/8 13:10:00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李汝南(-),字梦予,号湘石,晚清四川温江籍著名书画家。笔者前文《李汝南字、号、生、卒年、家世考》依据同治九年庚午科《顺天乡试齿录》,对其字号、生卒年、家世作了详尽的考证,同理,李汝南应举所填报的“业师”和“受知师”的详尽资料,为我们考证李汝南的习儒求学,科考之路提供了依据。

同治九年庚午科《顺天乡试齿录》中李汝南亲自填报的“家世”部分,载其祖父、父均为敕封七品文林郎。出生于仕宦之家的李汝南当然也走的是读书登第、出仕做官的传统科举道路。在习儒求学的过程中李汝南到底有多少老师,在科举考试考中童生到秀才(包括秀才品级的晋升)、举人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也将依据《顺天乡试齿录》中,李汝南其所报“业师”、“受知师”的材料、结合相关考证,对其习儒的师从和由童生到举人的考试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由童生试到进士,清代科考朱卷履历上,师承关系的记载分别为“业师”(或称“受业师”)和“受知师”两部分。清代最末一科探花商衍鎏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解释是,“亲受指示讲读者为受业师,入学及中举、中进士、复试、殿试、朝考阅卷者为受知师”。也就是说从朱卷履历中的业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仕子习儒的师从关系,从受知师中可以详尽知晓仕子考举之路。

一、李汝南习儒的师从。

清代私塾教育可分启蒙、读经、举业三个阶段。从庚午科顺天齿录中查询到,李汝南的三个阶段先后有七位老师,分别为:祖训(祖父李廷昌)、绍濂刘老夫子讳敬周、午亭卫老夫子讳汝光、树溪陈老夫子讳建鼎、蘅皋叶老夫子讳凤楼、振斋*老夫子名成采、西沤李老夫子讳惺。讳是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由此可见至年时,李汝南的老师中仅*成采在世,其余均离世了,通过对其师从的研究,可以知晓李汝南的学业养成的梗概并老师对他的影响。(图一)

图一、同治九年庚午科《顺天乡试齿录》中李汝南业师页

1、祖父启蒙(-)

所谓启蒙,大概是指五至九岁的儿童的识字教育,课本一般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等等,写字练习则先是教师手把手教描红,即印好的红字仿纸,教师扶着学生的手,把字描黑,扶一段时期,学生就会拿笔了。启蒙教育一般读到《大学》、《中庸》就为止了。

李汝南出生于书香士绅之家,家道殷实,又是家中长子,被寄予厚望。自幼聪颖,少负才气,故能讨其祖父的喜欢,四岁时,其祖父就亲自授教,开启李汝南的启蒙教育。谈到这段启蒙阶段,李汝南谓其“祖训。南(李汝南)四岁授读,即承教诲,随时随地口讲手画,如此十年”。“祖训”即指由其祖父(爷爷)李廷昌亲自启蒙、教授其举业的初始阶段,文中明确的说由祖父教授的阶段为十年,到十四岁止,而“口讲手画”则形象的说明,祖父不但是李汝南举业的启蒙教育老师,还是其书法、绘画的启蒙老师,因为单就举业的文化教育是不需要“口讲手画”的。祖父李廷昌,字文庵,处士,例封文林郎。由祖父开启其启蒙教育而不是由同为七品文林郎的父亲或请塾师开启,显见其祖父在学识与书法、绘画方面有过人的地方。为其学业与后来的书画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读经(-前)

所谓读经是指通过启蒙教育,学生开始系统的学习《诗》、《书》、《易》、《礼》、《春秋》等儒家经典,对教授的老师要求更高了,一般为老秀才担任。

这段时间,李汝南师从的老师为刘敬周,号绍濂,温江县秀才。也许是聘请塾师到家教授,或许是到塾师的门馆就读,齿录中未详细说明。李汝南天资聪慧,在刘敬周的教导下,学业进步很快,教授的知识较短时间就能背、能讲、能写。不久,在刘敬周的引荐下,拜读于卫汝光门下,师从卫汝光。齿录中载,卫汝光,号午亭,灌县岁贡生。而民国版《灌县志》卷十?选举表载:“清,卫汝光,恩贡。”岁贡生由各府、州、县学食饩十年后的廪生按资历深浅挨次升贡,其名额视各府州县学之大小而不等,或一年、二年一名,或三年、四年、五年乃至十年一名。恩贡,遇有国家庆典或登基颁布恩诏之年,以本年当出岁贡廪生出贡,称恩贡;次年再以各学廪生排在最前列者充当岁贡。齿录中与地方志不同,应是岁贡之年遇加贡,当年为恩贡,次年为岁贡。应为李汝南将岁贡年科次记载有误。卫汝光作为资深的廩生升贡生,可见其知识渊博。卫汝光不仅教授李汝南四书文、五经文、策论等,同时也会教授书法馆阁体,为以后科考打下基础。

3、举业(前—)

所谓举业就是教学生写试贴诗、八股文为科举考试作准备。能教会学生作八股文、试贴诗,而且又能教好,善于在写文时揣摩其时社会风尚、考官的心理,将儒家经典理论融会其中,才能让学生有把握地考中秀才、举人,这就是好老师。这段时间,李汝南师从陈建鼎,号树溪,温江人,道光壬辰科第九名举人,时年25岁(图二)。中举后,陈建鼎多科会试不第,一边继续准备会试,一边开馆授徒,李汝南拜读于其门下。陈建鼎教授李汝南八股文、试贴诗、策论等,同时教授书法,并以自己考举的经历传授他科考心得。李汝南考取秀才,应为卫汝光或陈建鼎时。

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陈建鼎选任重庆垫江县训导(图三),因出仕做官,不能再教授李汝南了,在其引荐下,李汝南拜读于叶凤楼门下。

图二、道光十二年四川乡试录陈建鼎页

图三、清代缙绅录垫江训导陈建鼎页

叶凤楼,字南邨,号蘅皋,郫县人,道光乙酉科举人。叶凤楼多科会试不中,开馆授徒,李汝南拜读于门下,也是李汝南随其学习最久的老师。传授其举业的同时,也教授其书法。现郫都区博物馆还藏有叶凤楼楷书七言联和一套四件行草屏,对联为馆阁体,馆阁体是明清士子用于科举考试和书写公文的标准字体,馆阁体崇尚法度谨严,丝丝入扣,清秀耐观,没有病笔。行草屏为欧阳询书风,体势纵长,笔力劲健,且又有王羲之的行书、董其昌的草书的影子,可见叶凤楼的书法造诣颇深。李汝南随其学习多年,书法精进。李汝南后来酷爱欧体,是跟随叶凤楼长期学习密不可分的。

同治元年九月,叶凤楼出仕做官,选珙县教谕,至此李汝南不得不与恩师惜别。叶凤楼同治六年十月卸任。(图四、图五)

图四、光绪《郫县乡土志》选举叶凤楼页

图五、清代缙绅录珙县教谕叶凤楼页

离开叶凤楼后,师从*成采。*成采(—),字载之,号振斋,甘肃省伏羌(今甘谷县)人。清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发往四川即用知县(“即用”谓遇缺即可优先补用之意。)。咸丰八年、同治九年两任乡试同考官,人赞其考评公允。*成采中进士发四川即用知县,在等待候职期间,李汝南拜于其门下。*成采不仅教授他举业之事,且传授礼和经世致用之学,对李汝南后来的修养、处世有着深远影响。

同治元年,*成采任新都知县,同治三年丁忧,服阕,同治九年八月,补任西昌县知县,著*声。致仕还乡后,以孝行,宽忍称于乡里。(图六、图七)

图六、庚午乡试录同考官*成采

图七、同治九年八月*成采补西昌知县

*成采之后,师从李惺。李惺(—),字伯子,号西沤,四川省垫江县人。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改授翰林院庶吉士,再授翰林院检讨,擢左赞善。道光十二年丁父忧归,以祖母年高,乞养,遂不出,课徒。是清代著名教育家。李惺嗜古力学,在文学、哲学、书法等方面,造诣宏深。他的书法,行笔高雅,飘逸洒脱,苍劲有度。(—)再次主讲锦江书院,李汝南拜于其门下。李惺最擅因材施教,由李汝南的成就看,举业之外,人品、书法、古琴,李惺对李汝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二、李汝南科举考试。

从李汝南顺天乡试齿录中受知师的记载项,可以清晰地透露出其科举考试的过程。(图八)

图八、李汝南顺天乡试齿录中受知师项

清代科考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应试者想通过读书赢得功名,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在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中过关斩将,方能立足于朝堂。其中童试又称为入学考试,需经过县试、府试、院试,都通过后才取得科举考试第一阶段秀才的资格。

1、县试

应试者向县署礼房报名,填报履历,包括本人姓名,年岁,籍贯,体格,以及容貌特征。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过继的人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考生取具同考的五人,写具五童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请本县廪生具保,保其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非娼优皂隶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贱业。完成以上审核,方准应考,名册分存县署。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四场或五场,由知县定。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时李玉台(李玉台,字镜安,甘肃临洮人。清道光、咸丰间,由举人仕于四川,历州、县官。至顺庆知府,同治初归里,以兵事阻居阶州(武都县),旋卒,不能归葬。另李玉台擅书法。)任温江县知县,二月住持县试,李汝南顺利通过。

2、府试

通过县试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

查《清代缙绅录集成》,道光二十四年前后,成都府知府为满人瑞光,而李汝南的受知师中没有瑞光的记载,可以肯定李汝南是缺府试的。清制,各省学*一任三年,到任后第一年举行岁试(丑、辰、未、戌),第二年举行科试(寅、巳、申、亥)。学*于驻地考试就近的府、州、县,其余各处则依次巡回,分期案临考试。据商衍鎏所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童生之院试项:“童生于县、府试后接考院试,府试时,因故未考者补考一场,与县、府两试均未考而双补者,皆可准应院试”。也许是年甲辰,府试正好与院试年相逢,故府试取消,李汝南未参加府试,作为应试童生补试后才可参加院试。

虽然李汝南未参加府试,但是肯定补考了一场,否则不能取得院试资格,成为秀才。

3、晋级生员之院试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清代的“提督学*”官,尊称“学台”,简称“学*”,别称“学臣”是负责一省风尚教化及教育科举的清贵之官。清代的学*官属皇帝特派性质,理论上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地方督抚节制,且其背后是一省读书人为其站队,地位相当尊贵,地方督抚对之也要礼敬三分)主持的院试考试分正试、复试二场,通过院试后就取得了“入学”资格,也就是所谓的“秀才”了,可以正式进入县、州、府地方官学——“文庙”就读三年。

(.9—.9)蔡振武任四川学*。道光二十四年甲辰,蔡振武主持院试岁考,李汝南晋级通过,取得了生员(俗称秀才,也叫茂才、博士弟子员、弟子员、庠生等等)资格,算是有了功名,进入文庙“学生”阶层,也谓之“入学。”在封建时代,作为孔圣人弟子的秀才,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时他18岁。曾学传清宣统《温江县乡土志》卷五?耆旧录载:“年十四补弟子员”,两者相差了4岁,可见李汝南在参加院试前就瞒报了4岁,实际年龄为18岁(详见拙作《李汝南字、号、生、卒年、家世考》)中细载李汝南生辰的情况。

4、晋级增生之院试

秀才长久不能中举(按比例,中举的是少之又少),经考试,逐步由附生升增生,由增生升廪生,由廪生选贡生。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指科举制度下考入府、州、县学廪生定数之外增广员额之生员。廪生有廪米有职责,增生无之,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另岁试按成绩实行“六等黜陟法”。一、二等的可升补廪、增生或参加乡试(科考);三等为平常;四等的要受责罚;五等的廪、增生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的黜革。

(.9—.5)何绍基任四川学*。咸丰三年癸丑,何绍基主持院试岁考,李汝南成绩二等,晋级增生,是年27岁。

5、晋级廩生之院试

廩生,亦称廪膳生或廪膳生员。清代则必须经过岁试和科试,成绩优秀者方能取得廪生名义,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廪生的主要职务是具结保证应考的童生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事。每年发廪饩银三两二钱(据清嘉庆《温江县志》五十页)。

(.9—.9)郑琼诏任四川学*。咸丰六年丙辰,郑琼诏主持院试岁考,李汝南成绩一等。咸丰七年丁巳,郑琼诏主持院试科考,江怀廷出任同考官,李汝南成绩一等。因李汝南岁考和科考均获一等取为廩生,是年31岁。即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后滇匪扰蜀,四川乡试暂停,故清咸丰十一年辛酉、清同治元年壬戌两科乡试均未举行。

6、选拔优贡

清制,每三年各省学*任期将满,於府、州、县在学生员(雍正二年,生员的名额每县学额,按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寡以为差,分为大、中、小学。府学25人、大学25人、中学20人、小学16人)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即每三年由各省学*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录用条例。同治中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

(.2—.8)*倬任四川学*。同治三年甲子*倬任期将满,同四川巡抚骆秉章共同主持选拔优贡的考试,李汝南取得了甲子科优贡第二名,是年38岁。

7、正蓝旗汉教习

教习为清代负责教学的官员。京中八旗官学、宗学、觉罗学,景山官学,咸安官学均设,员额不等。分满教习、汉教习、骑射教习。李汝南以优贡生的资格到京参加同治四年乙丑科教习朝考,取得了全国第五十八名的成绩,选正蓝旗任汉教习,是年39岁。李汝南旧友何元普获知其考中教习,赋诗《闻李湘石得广文志感》一首以表祝贺:“圣代即今开广厦,故人闻又进儒冠。秀才出处关风化,天下安危视校官。增益俸钱资砥厉,培成国士济艰难。青毡一席裘千丈,谁道吾曹骨相寒”。明、清时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何元普(—年)字芝亭,号麓生,又号金台山樵、翡兰旧侣,成都府金堂县人,诸生,历官甘肃安肃道。擅长诗文、楹联、书法。

8、顺天乡试举人

清制,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李汝南留京任正蓝旗汉教习,任职期满,继续留京,以优贡生参加顺天同治九年庚午科乡试,名列第五十四名,是年44岁。

附李汝南参加科考时间:

结束语

李汝南考中举人后,因文星不照命,数次会试屡试不中。前后滞留京师约二十来年,为京中名士,即为士子、公卿、皇室贵胄所推重,书画名重一时,也因优贡朝考,任正蓝旗教习等,考中顺天举人,所获得的封赏而获得直隶州知州(从五品)尽先补用的资格,为后来铨选福鼎县知县留下伏笔。

相关事迹,将在后来的文章中分别专门表述。(作者单位:温江区文管所)

本文转自史志温江,欢迎观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温江李汝南习儒的师从和科举考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