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临洮你好
TUhjnbcbe - 2022/6/10 17:52:00
北京皮肤病医院简介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15677.html
我曾用“三个一”向外地人介绍临洮:一条河——洮河;一个罐——马家窑陶罐;一个人——美女貂蝉。其实,在随意的介绍之后,我的情绪变得凝重起来。我并非临洮人,生我养我的故乡虽不曾有半点的淡忘或远离,却在日渐漫长的劳顿中与曾经工作的地方的交密慢慢地深厚了起来。如今,回眸和审视我工作过的临洮小城,想起在无数个忙碌之后的*昏走向城市的山头,或在无数个喧嚣过后的夜晚守望星空的情景,感觉却如深秋带着野屲的清香山风,裹卷着我兴奋的神经,扬起了思辨,让我飞翔……我确实有许多时日不曾有过这样的思考了,即便先前在走过许多古城、沙漠、小镇的时候,将目光扫视了它们的前世今生,但那仍然是漂浮在古镇上空的烟雨,除了内心情感的寄托之外,少了厚重,少了审辩。对临洮却不,在又一个秋日的*昏漫步洮河岸边的时候,我的思絮飘得很远、很远,我的目光看得很近、很近……五千年了一历史和未来一样深不可测!如果不翻开历史厚重的页码,不深掘地下神秘的陶罐,怎么可能把这片泛着枯*气息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五千年的时空相链接呢?五千年,是华夏文明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幅长卷,它因渗透着远古文化的基因而与众不同。每一个龙的传人都会因此而充满自信。临洮的五千年不也正是华夏文明的一滴水珠吗?当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拿到《临洮五千年》这本十七集电视片解说词时,一下子不忍释手了,为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许多精彩的文化碎片,更为这片土地真正深藏已久的文化故事。五千年,贯通于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而在临洮,我仿佛能够听到一位巨人从远古款款走来的沉重足音,以及荡涤在洮河两岸的恒久回响!我想,历史给我们后代所能够带来的,除了文明的范本之外,更值得品味的应该是所有的文明形成的壮烈过程……距今四千九百年前后的战国时期,雄踞西北的秦国可能已经做着俯视中原的梦想。为了梦想成真,秦献公开始了稳住后方的西征历程。很快一群被称为狄、戎的氏族部落被统治或者被赶走。从此,在洮河岸边有了一个新的县置——狄道(公元前年)。《后汉书.百官志》说:“县有蛮夷曰道”。狄道显然居住着以“狄”为主的少数民族。也从此,这个现在被称为临洮的地方历经两千三百多年设县而无有变更,在中国罕有其地。当年的狄道,东连中原,西控河湟,北拒匈奴,南通巴蜀,堪称西部*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实,这个县置最为关键的是地域要害。西望崇山峻岭,山脉中蕴藏着畏畏杀机;北瞭漫漫荒漠,时不时的能听见马踏戈壁的阵阵寒啸。它的重要作用从一开始就是守边。在疆域逐渐西扩并显稳定态势的时候,秦昭王不失时机地设了管辖二十二个县的陇西郡(公元前年),郡置狄道。五百年后,魏文帝时期,国力显衰,边疆骚扰不断,陇西辖区缩小,并几近无暇西顾,于是,陇西郡置向东退撤到襄武(今陇西县)。尽管不再是郡置所在地,但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已经在历时五百年的时空交汇中得以固化,无以替代。综观这段历史的全貌,临洮地域位置的基本走向是,天下太平了,她是连接东西南北的贸易要道,无论丝绸之路,还是唐蕃古道,群群商旅,阵阵驼铃,在临洮的大街小巷留下了遁足歇缓的身影。战乱一起,这里便马蹄声碎,残阳如血,月夜挂刀,城头变旗,尘土飞扬中,尽显厮杀本领。沧海桑田,岁月悠悠。从秦献公开始至今,在两千多年从未变更“狄道”县名的(除王莽13年改“操掳”外)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历史印痕,无论是壮怀激烈,还是狗苟蝇营;无论是欣欣向荣,还是肃杀萧条;无论是仰天长啸,还是悲恨情仇,都会在陈旧的书页里找得到笔墨的印迹,这些已成为历史的东西,被后来的人们并必将继续被后来的人们反复阅读。阅读它,仿佛听得见祖宗的告诫和劝慰,听得见祖宗对不幸往事的喃喃自语,听得见祖宗对一代代后人的祝福与爱恋……二祖宗万岁!我于是想起一串串问题。祖宗的祖宗在哪里?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以怎样的方式生存着?那些从远古走来没有文字记载的先民们,给后代留下了什么样的生活痕迹?几千年来,这里的山脉走向没有改变,河流也未曾改道,祖先在同样的山梁沟峁间是否有过对生的渴盼和对死的恐惧的奔走呼号?或者有过对生命意义的拷问?很久以前,究竟哪个时期的先民生活安宁?又有哪一时段的先民死于没完没了的群斗?……向远古延伸的历史令人神往。从秦献公开始再往前推两千六百年,便是距今五千年的那个时空了。狄道设县之前的历史,文字记述十分有限,但关于这片土地大概的走向可以还原成简单的轮廓。我把时间倒推了一下,看看临洮在那两千六百年的基本脉络。公元前年,秦文公居西陲(甘肃天水西南)——临洮要么辖于秦国,要么是离秦较近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公元前年,周穆王西游至昆仑山,在赤水河畔,见西王母——昆仑山在新疆南部,赤水就是和田河和叶儿羌河。周穆王能游那么远吗?若真如此,那么从陕西长安到新疆的广袤疆域,至少应该是平安无事了。那么临洮当然不该例外。公元前年,周穆王征犬戎。《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王乃西征犬戎,获五王,又得四*,四白狼,王遂迁戎于太原(今甘肃东部)”——戎狄似乎一直生存在临洮,这就不难得出,周穆王西征的地域包括临洮的结论了。公元前年,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栗而亡——如果首阳山真的是渭源的那座山的话,那么临洮也应该已经在西周治理下国泰民安的了。公元前年,文王治周,西伐犬戎,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显然,在这个时期临洮仍然游离于周的国土边缘,时不时的会与周有些摩擦。公元前年至前年,商武丁用兵四方,东征夷方,西击羌方……——西羌应该是包含临洮在内的一片疆土。公元前至前年,《诗经.商颂.殷武》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商初时候,汤的势力已经远达*河上游。临洮或许也在其中。公元前至前年,启即位后,西方同姓诸侯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今陕西户县)——这里的西方是哪里呢?扈的辖区是否包含临洮?不得而知。我能够梳理到的脉络大概就这些了。那么距离五千年的那个历史时点还有一千年的空白,该是何种情况呢?那是中华人文始祖*帝的时代!我曾经独自行走在马家窑村的遗址上,双脚踩踏着祖先休养生息过的地方,心生无限感慨,为无与伦比的彩陶艺术,更为曾经在这里流淌着的远古文明的血脉。为我能够看到的人类童年的课件,更为或许在心底间与远古先民默默的对话。临洮绝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地名或县份,其厚重的文化丰富的艺术连同这里不断折射出的关于生灵求存的勇敢,都将是一幅百读不厌也永远读不完的人类史长卷。我不敢说在这里能找到中华文明的源头,但可以肯定,这里会是华夏大地生生不息演进文明的重要支脉。拥有它,让人沉思,让人顿悟,更让人辗转反侧,不能自已。三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同样在临洮境内有了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把这两类文化做一个横向的比较,同样能发现那个时代的文明。辛店文化出现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至前六百年间,这一千年跨越了整个夏末、商朝、西周及春秋初年的历史断面。寺洼文化的出现比辛店文化晚了三百年,却多延续了一百年,一直到春秋末年才结束。这时期佐证了人类的青铜器时代。学者认为,远古时期生存在临洮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后来向南迁移至四川等地。这或许在今天四川羌人使用和流行的许多纹饰能从辛店彩陶中找到祖型得到证明。而羌人之所以南迁的原因是否与商周战乱有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羌人担心的不是被掳掠,而是死后不能被焚烧,灵*不能上天,于是逃向大山深处。辛店文化的墓葬遗址中,棺木内的骨头有被焚烧过的痕迹,由此可否推断辛店文化的族部就是古羌族人呢?无论是马家窑文化时代还是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时代,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文化产生的时间段是人类演进史上相对安宁的时期。人类能有千年的安宁,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啊!是的,它真的有过这样的安宁,有过在这样的安宁中孕育成长的文化基因,也有过安宁之后人类开始追逐对生存之外的另一种境界的探索与思考。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午后,我走进王志安先生的马家窑博物馆。我从马家窑陶罐前走过,仿佛走向远古,走进殿堂,步入一个我不曾涉足的陌生琼宇。彩陶无语,却贲发着恐惧、逼扎、亦或冷峻、肃穆的气息,让人既不敢触摸,又不忍离去;既想躲避,又想拥抱。终于,我将目光扫向陶罐,以同样冷峻的眼神对视着、对视着,我嗅到了远古先民的气息——在那个下午,与一位文化老人一起……谁能想到中华龙竟然起源于马家窑陶罐。先民对蛙的崇拜不难理解。远古时期洪水泛滥,时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大禹治水就是那个时期的典型写照。但大禹只有一个,水患却频频发生,于是人们开始把对自然的敬畏与可以在水陆生存的青蛙相联系,便有了蛙崇拜,在陶罐上就有了蛙的造型。造型十分简单,一条线条代表身子,两条曲线代表双腿。开始竖着画,叠两层三层四层,后来,机灵一动,横着画,画一圈长线,无数条腿向两边伸展开来——龙的雏形诞生了。钱江东先生曾经在《文汇报》上系统地论述了从蛙到龙的演进过程,而张明华先生持不同的意见,两个人的争论多少带点火药味。我同样在《文汇报》上看到过王志安先生写的《也谈蛙神,中华龙的起源》一文。争论归争论,我却固执地确信中华龙就源自马家窑彩陶。我因此而为临洮骄傲。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藏谁还能想到古朴的阴阳思想也起源于马家窑陶罐?许多人对“万”字符号感到既好奇又神秘,佛教用它,早期基督教的拜占庭艺术也有它,纳粹*的*徽也是它,中美洲的玛雅人、北美的印第安人都有这个符号。它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呢?在马家窑陶罐上,这个符号非常清晰的表现是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在轮回旋转,它出现了地就白了,它隐去了地就黑了,黑白在轮回,生命在轮回,于是人们开始思考“我从哪里来”、“我到何处去”这样一些朴素的哲学命题。五千年的先民,或许并不是如今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原始”,其思想的升华也或许并不是“启蒙”阶段,至少在陶罐上所反映的思考已经足以让人联系到哲学的价值。这是马家窑的自豪。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藏南京大学的李曙华教授这样评价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时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而作为象思维典型产物的彩陶,就成了解开这个时代的唯一天书,是这个时代的唯一见证,也是我们今天追寻文化之根的重要途径”。五千年,临洮从马家窑那里一路走来。那么,五千年的历史带给临洮的是什么呢?四我的远方的朋友来电话,说想到马家窑看看,我沉默了一会说,暂时别来。因为我不忍心我的朋友带着虔诚带着憧憬看到的是一座*土山坡。与其他地方的文化遗址相比,马家窑未免太寒酸。譬如陕西半坡、临潼姜寨、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这些遗址为什么会保存完好又游人如织呢?文化是人类共同演进铸就的命题,世界是以文化为纽带来交流对接,民族是以文化为基垫来沟通包容,地域是以文化为背景来汇合流通。文化从来就站在高层俯瞰世态的变迁,无论你重视与否,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洮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