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我自己雕刻的一方《兰亭集序》。
在我看来“砚乃文房四宝之一,不管是构图还是雕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见证,砚雕人雕的不是石头,是生活,是中国的文化”。所以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雕刻洮砚。
我叫张永红,字石艺,来自甘肃省卓尼洮砚乡。我的砚雕记忆,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从最初在叔叔张欣的熏陶与耳濡目染之下操刀学习砚雕技艺,到后来拜师于李国庆老师的门下,再到现在四处奔波继续求学,躬身拜读文化学者绘画大师的作品,前前后后历经20年的光阴。
可能跟我喜欢阅读历史方面的诗集和古诗词有关吧,我比较擅长仿古的设计和雕刻,我会把我喜欢的古诗词上面的场景,以我自己的理解和心境雕刻到洮砚上,即保持着原始而古朴的模样,又赋予他们新的生命与意义。时光在我这里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一半是仿佛被冻结在了过去某个时刻的自然生态和古老民俗。
深夜突发灵感时,我会马上从床上爬起来,要么画出来,要么拿起石头开始雕刻。
很多时候,看到了喜欢的东西就想把它雕成砚台,永久的保存下来。
这是我女儿的拖鞋当时我觉得很可爱就把它做出来了,女儿特别喜欢……这个我是不会买的。
从选石到打磨,从落刀到收刀,每当我看到一块冷冰冰的砚石从最原始的样子在我的精雕细琢之下变得鲜活,变得生动,然后给他们起好属于自己的名字,这是“慈母手中线”、“雨打芭蕉”、“金蟾吐瑞”。
这些年我苦心钻研,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将我的个人元素注入其中。
每当一块石头变得鲜活,每当一段故事变得完整,当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一方小小的砚台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愿意永远行走于砚雕之路上,不作停息。
临洮融媒
编辑
马星
责编
赵建民杨阳
编审
谭明强
总编
边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