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巨人”的传说不在少数,神话中更是有巨人“盘古”开天辟地、巨人“夸父”逐日之光、巨人“刑天”与帝争位,谱写出一曲曲壮丽赞歌,那么与“巨人”类似的“大人”呢,迥异于常人的“大人之国”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观山海图~
(1)大人小人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山海经·大荒东经》
大人国——大荒东经山名“大言”、国名“大人”,另外还有“大人”之市,“大人”之堂,这一个个“大”字,仿佛令这里的一切被施了魔法一样,呈现出一种巨大化的特征!那么,世界上真有如此卓尔不群之大人的存在吗?
其实我们一直在强调《山海经》是援图以作文,也就是曾经有《山海图》的存在,而《山海经》则是为图说明的文字,那么,换个思路考虑:“大人”或许只是表明图画中的人物比其他图像要大一些,而并不是说在真实的地域内,真的就存在这种较常人身材高大的一族!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大荒东经》中对于“大人之国”的记载之后又紧接着提到了“小人之国”,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当然不是,其中含义就值得玩味了:
“有小人国,名靖人”——《山海经·大荒东经》
还是以看图的思路去考虑,如果将这两幅画面连起来看,无非就是为了表明在画面中,画着一个巨大的人物形象,而在他的旁边又画着一群小人儿。绘画者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呢?阳Sir猜测,绘画者之所以用“大”人、“小”人来表示,是为了对比和区别这些人物在画面张的重要性,并藉以表明这些人物在场景中地位的高低!
格列佛游记比如,一群“小人”簇拥着一个“大人”,是为了表示这个“大人”在这场活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其张开两臂(张其两臂)蹲(踆其上)在祭坛(大人之堂)上来看,其地位尊崇,要么是危坐于庙堂上的神尸,要么是法力通天的巫师,而周围的“小人”则是向其顶礼膜拜的凡人而已!
格列佛游记当然,这种场景并非是毫无根据的猜测,《山海经》又提到“小人国”的人,叫做“靖人”: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靖人。”郝懿行笺疏:“《说文》云:‘靖,细貌。’盖细小之义,故小人名靖人也。”
另一种说法,《说文》:“靖,立竫也”,而“竫,安也”也即是说,“靖”有着一种肃穆而立的意思,那么“靖人”就很形象的表现了其肃然立于神前之义。总体看来,这是绘图者在以一种夸大、对比的“漫画手笔”画象以立意,只不过观图者却将两个画面割裂,并且误以为华中之意象乃真实存在之物象,所以有会有诸多海外奇谈!
(2)大人削船
而关于“大人之国”,另外一段记载格外有趣,是在《山海经·海外东经》中:
“大人国.....其为人大,坐而削船。”郝懿行云:“削当读若稍,削船谓操舟也。”
因此,在后世画面中,就依据原文以及注解,画出了一人持刀坐在船边的形象,有学者以为,这里的“大人”很可能是原始的造船操舟的工匠之神。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
说也奇怪,这里的“大人”好端端的干嘛要划船?有一段记载似乎可见端倪:
“(季春之月),天子乃......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始乘船”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阳春三月天气转暖时,冰河已开,河水始盛,所以三月开始乘船。而这种“乘船”是记载于*典《月令》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因为郑重其事,所以才在行舟之前会命舟牧“五覆五反”,反复测试之后,才令天子乘船!
如果考虑到这点,那么是否也可以说明《山海经》中的“其为人大,坐而削船”,图中行船者形象高大是为了表明此人具有非凡的地位,可能正像《月令》中的天子一般尊贵!
(3)临洮大人
“大人”这种奇异之象从来都不是个例,比如这个发生在秦始皇身上的故事:
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乃作金人十二以象之。——《东晋·干宝·搜神记·临洮大人》
通俗解释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的时候,有十二个巨人身长五丈,踩着一双六尺的鞋子,穿外族人的衣服出现在了临洮(位于甘肃,秦长城起点),据说这十二个巨人的出现,是上天对于秦始皇的告诫,警告他如果继续恣意妄为的话,必然会遭到祸乱报应。
金人十二但奇怪的是,在第二年(公元前年),秦国非但没有发生灾难,反而并吞六国一统天下,于是秦始皇便认为那十二个巨人乃天兆祥瑞,于是命令销毁天下兵器,将其浇筑为十二个铜人以纪念之!
以上只是阳Sir对于“大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话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