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陇中寒气袭人,位于甘肃省临洮县东部山区的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凌乱的坡地已经被大片平整的梯田替代。
据了解,正在实施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概算总投资万元,涉及临洮县东部4个村受益人口人。项目通过新修梯田、造水保林和配套生产主干道等,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9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背后,是临洮县加快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期间,临洮县共实施五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推进了山、水、田、林、草、路、渠的系统治理,走出了一条以“防治水土流失为基础,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纽带,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变“绿”推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临洮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97%。当地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成立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将重点责任落实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与部门、乡镇逐级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冬季的上营乡天空湛蓝,昔日光的马啣山麓已被草木覆盖,为临洮县东部山区构筑起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临洮县明确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水土保持职责,先后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两山一河”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有力保障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
△临洮县上营乡梯田生机勃勃
截至年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64.8%。
分类施策蹚出水土保持新路子
“我们种植了18亩马铃薯,亩产能达到多斤,光种植马铃薯一项就可以收入5万多元,机修梯田比以前种坡地的收入要高出一倍多呢!”连儿湾乡羊嘶川村张小忠说。
临洮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梯田,破解山区村民“靠天吃饭”的局面。先后经历了人工兴修水平梯田、人机结合兴修水平梯田、机修梯田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阶段,并配套完成了水保林、生产道路、田道路和截排水沟等措施,形成了完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体系。同时,积极整合国土、水利扶贫、发改等项目建设资金,形成了“*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协作”的梯田建设工作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兴修梯田.08平方公里。
△临洮县站滩乡湾子口淤地坝
位于马啣山山麓的峡口镇普济寺村,山大沟深。普济寺村通过实施坡改梯工程,使以往的“三跑田”成为脱贫致富的“三保田”,村民们也通过发展高原夏菜种植鼓足了“腰包”。年,普济寺村种植高原夏菜多亩,平均亩收入达到了多元,村民们真正尝到了水土流失治理带来的甜头
据了解,临洮县推进梯田建设,每年可拦泥16.7万吨。规模化梯田建设也为项目区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便利条件,在项目实施区形成了“梯田+合作社+蔬菜种植”梯田+中药材”和“梯田+畜牧养殖”等多种特色产业模式,提升了水土保持项目的综合效益。
系统治理绘就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走进洮阳镇双联村狄道乡韵”农耕文化民俗村,条条平整的马路穿村而过,一座座农家小院窗明几净,一面面外墙上悬挂着斗笠、蓑衣和农耕工具,幅幅展现农家生活的油画栩栩如生.然而,就在四五年前,双联村还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全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年临洮县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洼山流域治理顼目,形成了“山顶林草戴帽,山腰梯田缠绕,沟底库坝穿鞋”的多层次拦蓄防护体系。依托小洼山流域治理目,临洮县对双联村的面山、荒沟和坡耕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沟头1处,建设小型拦蓄工程1处,栽植各类苗木38.21万株。
针对县域内沟岸崩塌、河道下切等沟道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的状况,临洮县通过坡改梯、造林、封育治理和沟道淤地坝建设等系统治理措施,增加了土壤入渗,减少了地表径流量。截至目前,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31座。
借助淤地坝水源优势,连儿湾乡花儿岔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种植。“我种了16亩散花和甘蓝,每亩能收入1万元,今年种植蔬菜收入超10万元。”村民刘勇说。据临洮县水土保持工作站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现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年可拦蕾径流万立方米、拦泥万吨,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止,有力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年渭河源项目连儿湾乡片区
十四五”期间,临洮县计划在实施梯田建设、水保林、封禁治理等目的基础上,争取生态清洁型流域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为*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作者:蒲永峰特约记者:陈文进)
来源
中国水利报
原标题:《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书写*河上游的“绿色华章”——甘肃临洮县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