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全县广大妇女和家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家风家教传统文化,通过好家风好家教故事征集、评选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创建等多项举措推进家风建设,促进家庭文明。今年以来,县妇联以“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为抓手,在为80户家庭送上庭院硬化美化项目的同时,为每户量身定制“家风家训”展示牌,并且不断扩大覆盖面,在全县营造孝老敬亲、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的文明家风,促进广大家庭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家园。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我身边这些关于好家风好家训的感人故事和润物细无声的品德。
1
勤俭节约家规严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温馨的家庭,规矩很为重要。家规作为一家的道德标准,就像粮食一般,不可缺少。连儿湾乡羊嘶川村的车彦胜家庭,就是一个家规严谨的家庭。家里的老人经常教育子女,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家衣着朴素大方,生活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但对外,他们全家善良热心,极具同情心,经常帮忙邻居解决家庭中的困难。妻子李习珍作为村上的妇联主席,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主动走访困难群众,帮助他们清洗衣物、打扰卫生。李习珍的好厨艺也经常被村里人啧啧称赞,谁家有喜事,厨房里总是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尤其是大凉盘摆的很是漂亮精致。“家和万事兴”。车彦胜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但又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构建了一个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他们用对生活的热情,把一个个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幸福。
2
勤劳致富教子有方
勤劳、坚韧、朴实,是山里人共同的品质,是上下五千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最好的精神,他们生活不算富裕,却依旧靠着这种精神,顽强、乐观、热情地生活着。站滩乡新寨村苟家庄社邵海文,今年52岁,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有4口人,夫妻两人在家务农,儿女在外工作。原本邵海文家也不富裕,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经常是入不敷出。可是他坚信天道酬勤,近年来将附近亲戚、朋友、邻居闲余的亩土地都“搜罗”了起来,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慢慢让家里情况好起来了。三年来,邵海文家陆续种植了亩百合,成了远近闻名的百合种植大户。说起孩子,邵海文来了精神,他酷爱中医,在家里收藏了很多医学书籍,农闲时间经常翻看,受到父亲的影响,两个孩子从小就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长大后都考上了医学类院校。儿子邵永安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现在医院工作,女儿邵冬梅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专业,医院工作。“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我上完初中就回家种地了,好在两个娃娃学习刻苦,现在工作稳定,也算实现了我的梦想吧。”邵海文说。就是这种勤劳、朴实的家风,造就了这个幸福的家庭,家人身体安康、儿女事业稳定。幸福生活或许就在自己手中,从贫困到小康的路其实并不遥远。
3
耕读传家忠厚处世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位于连儿湾乡羊嘶川村白家湾社的李世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父亲是一个态度温和,吃苦耐劳的慈祥老人,老人家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经常教育后辈们做人要真诚、厚道,过日子要踏实、勤劳,还要求子孙们要好读书、读好书,只有读书才会明事理,会做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耕读传家、率真处事、孝敬父母、勤劳致富”就成了李世华家的家风家训。他们深知,为人子女,当孝敬照顾父母,尽赡养义务;为人父母,要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并培养他们成才,使他们将来会做人,会做事,为社会做贡献。李世华家里有三个子女上学,家庭负担很大,但他们从来不觉得日子苦,全家通过扩大种植、养殖规模,现在每年收入可达5万多元,再加上农闲时外出务工和国家对教育的好*策,解决了孩子们上学的后顾之忧,现在全家生活过的很不错。
4
夫妻和谐孝老敬亲
常言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孝和爱,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家住衙下镇衙下村瓦北社的潘俊芳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这么做的。潘俊芳跟丈夫通过相亲认识,当初丈夫家里父母双亡,家里仅有几间土房子,丈夫的憨厚老实打动了她,她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孑然来到衙下村。经过夫妻两的努力,没几年,家里的土房屋换成了砖混平顶房,院落收拾的干净整洁。丈夫的奶奶在叔叔家,叔叔全家要外出挣钱,潘俊芳没有推诿,将奶奶接到了家里方便照顾。老太太身体处于半瘫痪状态,潘俊芳从来没有嫌弃,反而被照顾的干干净净,叔叔婶婶对潘俊芳的付出看在眼里,逢年过节的时候两家和一家红红火火、笑声不断。随着时间的流逝,叔叔婶婶也上了年龄,不能外出打工了,子女在外也不能尽孝,潘俊芳义务承担起了三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她的善良、勤劳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不是儿媳胜过儿媳,老人们对她的评价都很高,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5
与人为善家庭和顺
“踏踏实实干好每一样事情,勤勤恳恳的,日子就能过好!”这句话是包志梅常念在嘴边的话,也是家里老人常常教育他们子女的话。她今年49岁,生活在距县城48公里的辛店镇白杨村,朴实、敦厚、勤劳是她最直观的特点。她有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年近80岁的婆婆是一位勤劳、善良、勇敢、能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家庭主妇,一辈子为几个子女和整个家庭操劳一生,从未停歇。而在婆婆的管理下,包志梅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而且无论何时,看见穷苦人需要帮助,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她说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想起婆婆说的那句话:“虽然我们条件艰苦一点,但是比起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来说,他们更可怜更需要帮助。”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从公公生病致盲到去世近20年时间里,包志梅和婆婆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卧病在床的老人,几个儿女更是无微不至孝敬老人。良好的家风,使得包志梅和丈夫康成海在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上成了全村人学习的典范。就这样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庭,虽然并没有功成名就,却都是正直善良的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6
孝敬长辈持家有道
王坤琴,女,现年43岁,是红旗乡石家窑村的*支部书记。她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这个“一户多残”的家庭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她家里上有年迈且残疾的公婆,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地和养殖。多年来,王坤琴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婆婆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始终认为人都有老的时候,让老人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竭尽全力照顾老人。婆婆关节炎时常发作,尤其手指关节严重变形需要伺候,她按时按点给婆婆端茶送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王坤琴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耐心的侍奉老人,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在王坤琴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在王坤琴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特别孝顺老人,有好吃的先拿给爷爷奶奶吃,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她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她用实际行动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老爱亲做出了最美的诠释。
7
和睦相处亲如母女
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蓦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她们,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远去,才幡然醒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孝,经不起等待却可以延长彼此陪伴的光阴。漫洼乡广丰村店滩社的好儿媳赵彩霞二十六年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赵彩霞刚嫁入时,公公罗孝因为急性A1期胃溃疡而住院,后医院进行医治,长期用药使得老人的胃无法接受平常食物,赵彩霞总会悉心照顾其饮食,老人爱吃什么她就做什么,公公好一口买来的馍馍,比如蓬松的画卷、千层的饼子等,她每天早早便去超市购买,为老人安顿好早餐好才去地里忙活,二十几年来重复这样的日子毫无怨言。老人说:“一起做手术的邻乡人在术后第三年就已经去世了,幸亏有这么好的儿媳,我才活到了现在。”都说人之间的好与好是换来的,得益于儿媳的照顾,老俩口精神舒畅,日子过的自在、舒心。婆婆钟爱刺绣,做的一手好女红,她将引线的手法、下针的技巧一一都交给了儿媳,现在走进赵彩霞家我们处处能看到她们娘俩儿刺绣的作品。
来源
临洮妇联
原标题:《幸福家庭“密码”!临洮县妇联带您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