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难忘的2020年脱贫路上我们携手并肩
TUhjnbcbe - 2023/3/28 18:42:00

张生英在村里布鞋扶贫车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

贾双龙查看铜锅制作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

何佛全将家里装点得绿意盎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

袁毅汇报后地湾扶贫工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罗永强展示他的蜂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高新源在直播带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年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年,很多人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词:难忘。

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不同以往的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体会到了正常生活工作的可贵;我们亲历了脱贫攻坚决战,体验到共同走向小康生活的喜悦;我们应对了种种困难挑战,让自己和他人鼓足勇气、充满希望。

对甘肃而言,年最难忘的,应当是告别贫困、走向小康。回溯以往,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曾是一代代甘肃人为之不懈奋斗,却一直未曾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其中凝结着全体陇原儿女的心血和汗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脱贫路上,无数人与贫困户携手并肩,共同奋斗,就为了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他们的年,是决战决胜的一年,是艰辛付出的一年,是收获喜悦的一年。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在他们帮助下脱贫的人,亲历这段只争朝夕、激情燃烧的岁月,最朴素的表达,依然是难忘。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从机关干部到驻村工作队长、从致富能人到带贫先进、从务工人员到电商达人……我们今天选取报道的这6个人,是万甘肃人中的普通一员。年,他们和我们一样,经历了突如其来的考验,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要说特别,就是他们都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每天都在帮助贫困乡亲们种地、养殖、做工,直到这些乡亲们全部告别贫困。他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树立起告别贫困的信心、培育出增加收入的产业。辛苦付出终有回报,正因为此,这一年最是难忘。

让我们记住年,记住陇原大地发生的一个个战胜贫困、走向美好未来的难忘故事。(李近远)

张生英:不辜负乡亲们的期盼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

年3月20日,临夏县交通运输局干部张生英前往临夏县马集镇庙山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庙山村是今年临夏县19个未脱贫挂牌督战村之一。

“刚到庙山村,其实我心里没底,甚至有些畏难情绪……”驻村前,张生英在临夏县交通运输局工作,来驻村后,看到村社主干道路崎岖不平,巷道内柴草垃圾乱堆乱放,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现象普遍存在。他暗下决心:无论有多难,一定要如期实现整村脱贫。

“翻修路面,疏通管道,集中修建养殖小区,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帮群众申请了就业创业贷款……”张生英细数年的工作。

村里部分水泥硬化路面较窄,沙化严重。张生英说,今年4月开始重修路面,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更方便了。

“5月初,我们入户时发现有的村民家中自来水时断时续。多方查找发现是管道老化堵塞造成的,涉及6个社余户村民。我们协调水务部门,请来专业人员进行疏通,6月中旬解决了这一问题,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张生英说。

庙山村有不少村民在房前屋后对牲畜进行圈养,环境脏乱差。有群众提出,能不能集中修建养殖小区?村里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投资.3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圈舍21座,其中牛圈15座,羊圈6座,现已入栏牛头,羊只。

村里还修建了3处晾晒场,种上花草,建起了小花园,村民在农忙之余有了休闲的好去处。

张生英说,今年6月村里建起了布鞋扶贫车间,目前共有23名工人,其中贫困户13人。“今年4月我们入户宣传相关*策时,扶贫车间负责人周龙霞表示愿意建扶贫车间。”通过相关*策扶持,周龙霞在自家后院建起了平方米的扶贫车间。

今年以来,村里积极协调金融和县*府相关部门落实信贷*策,为农户增收注入资金支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户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万元。“这里面包括牛肉拉面贷款,养殖贷款,建材百货类贷款等。目前,利用创业贷款新入栏牛头,羊只,新开饭馆17家。”一组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数据,张生英记得牢牢的:“只要我们苦干实干,群众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贾双龙:始终不变的家乡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

在甘南州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有一家名为双龙铜器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今年9月被认定为年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企业负责人贾双龙是当地人,自小离家去外地打拼,长期在定西岷县制作、销售铜器。

教场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脱贫难度大、任务重。在与村民多次协商后,村“两委”邀请贾双龙回村创办村集体企业,他欣然接受。年,贾双龙返乡创业,成立了公司,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年10月,他建起了扶贫车间,吸纳周边贫困户就业,目前扶贫车间务工人员已达35人,其中贫困户20人,残疾人10人,下岗工人1人。扶贫车间所铸铜锅、熏炉、茶壶等器具,热销四川、青海、西藏等地及甘南州各县市。

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多人,吸收入股资金.46万元,以保底保本按照比例分红,已带动脱贫99户人。

“往年春节一过,扶贫车间就恢复生产经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迟迟未能恢复生产。”贾双龙说,考虑到工人们大多家庭生活困难,他毫不犹豫地向30余名工人每人发放了元生活补助。

4月,扶贫车间复工后不久,就完成了13笔订单交易,交易额达到余万元。

贾双龙告诉记者,年,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铜器,同时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今年5月,他在家门口建起了农家乐,餐具全部为公司生产的铜碗、铜筷、铜锅和铜勺等。不仅让一部分村民有了工作,也让这些特色铜产品被更多人发现和认可。一些顾客喜欢上了铜制餐具,就会买几样回去。

“在农家乐就业的村民,每月有0至元的收入,同时,我们还优先高价收购贫困户手中的地软,贫困户养殖的家禽,我们也优先收购。”

这一年里,贾双龙还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人。年初,他为当地街道社区及部分单位捐出1万多只口罩。几天前,他又为临潭县城关镇第一小学送去了学生口罩。对于家乡,贾双龙的情谊始终未变。

何佛全:致富路上喜事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

“这次被评为脱贫示范户,我很高兴、很骄傲,以后我们积极配合村里,抓好环境卫生,搞好养殖业,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11月12日,临夏县马集镇新农村召开年度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新农村四社村民何佛全作为“脱贫示范户”代表发言。他说,这是全家人年的一件大喜事。

从昔日的贫困户,到今天的“脱贫示范户”,何佛全凭借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之路。

12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何佛全的家中,掀开门帘,首先看到的是摆在屋里醒目位置的“脱贫示范户”奖牌,他正在侍弄家里的花花草草。

“儿子研究生毕业找到了工作,家里添置了新电视机,卫生间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今年靠养牛收入已有4万多元……”何佛全说,年,家里的喜事一件接着一件。

“前些年我在工地上打小工,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元,省吃俭用供娃娃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随着年龄增大,外出打工越来越吃力。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申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买了6头牛,又买了些饲料,开始发展养殖业。”何佛全说,正是有了这笔启动资金,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

何佛全说,这几年,村里来了帮扶工作队带领大家往前奔,自己也辛勤劳动,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大的起色。年,一家人摘掉了穷帽子,他的养殖业规模也不断扩大。

今年3月,何佛全卖掉了13头牛,收入2万多元,何佛全说,这也是今年的一件喜事。

5月中旬,何佛全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说他通过校招在广州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我心里特别高兴,也特别踏实。”何佛全笑着说,这算是今年家里最大的一件喜事,他和妻子干活都更有劲了!

今年8月,何佛全又买了23头牛。“下半年牛的价格好,我准备腊月里再卖掉10头牛!”何佛全说,这也是家里的喜事。

除此之外,何佛全还为家里的房子外层加装了玻璃,对厨房、卫生间进行了改建。只见厨房四周贴着白瓷砖,灶台四周也贴上了白瓷砖,洗澡间里安装着洗手池、浴柜和太阳能热水器……

乡亲们说,这一年,何佛全家的喜事真不少。

如今,何佛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牛专家”,周边村民经常上门请教养殖技术,询问收益情况等,他都会认真解答大家的疑问。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希望村里有更多人通过奋斗过上好日子!”何佛全的新年愿望,简单又实在。

袁毅:坚守在扶贫第一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寒冬时节,马衔山的雪比往年来的更早了些,积雪也更厚了。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临洮县太石镇后地湾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袁毅一大早就带着帮扶队员和村民们清理起了大街小巷的积雪,连同后地湾村通往太石镇五丰村的5.27公里的泉五路也被清扫得干干净净。

袁毅说,泉五路修建过程中,群众给予了很大支持,21户群众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让出了自己的耕地,确保了道路顺利修通。“现在路通了,我们更要爱好路、护好路,让这条来之不易的乡村道路成为致富路、幸福路。”

今年是袁毅驻村帮扶的第二年。这一年,后地湾村仅剩的贫困户2户10人也全部脱贫了,但他和帮扶队员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忙碌在田间地头、群众屋里头和施工工地,宣讲扶贫*策,引导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输转劳务。不能出去的,引导他们在村内工地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如今,后地湾村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乡风也更加文明,在村*支部班子的组织带领下,群众排解生产风险、返贫风险的能力更强,后地湾村迈向小康的步子也更加坚实。

“两年的驻村时间让我更懂农村,更爱农村,也更懂得如何和群众们打成一片。通过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不知不觉中成了大家都能接受和认可的后地湾人。”袁毅是定西市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年,他来到后地湾村,成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

后地湾村的美丽嬗变,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更多新的变化,有群众做起了小买卖,有群众开起了农家乐,村民杨团就通过经营农家乐,短短几个月挣了3万多元。

现在,后地湾村百合产业和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福定“清风林”建设项目和马衔山贫困片区生态修复工程让后地湾的山更清水更秀。依托马衔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距离兰州40公里的区位优势,今年秋季,村里种下了亩观赏牡丹,明年春天还将种下20亩芍药,这些产业将为群众的增收带来新的增长点。

袁毅说:“明年我们将抢抓马衔山避暑旅游时机,吸引游客来后地湾观光旅游,带动群众增加收入。引导农村优秀青年返乡创业,让后地湾成为更加美丽的小山村。”

罗永强: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时至寒冬,中蜂也已处于冬眠状态,但养蜂人罗永强却一直没有闲下来。

“最近几天气温下降,天更冷了,要格外注意蜜蜂保暖。”今年36岁的罗永强是礼县杜含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礼县白河镇小河村的养蜂大户、致富带头人。年他成立了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蜜春缘”牌商标。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他的蜂蜜产品已经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共养殖中蜂多箱,出产蜂蜜公斤,目前已经出售了公斤。”罗永强说,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合作社的中蜂养殖技术更加科学,经济收入也大幅提高。

现在的罗永强,是小河村脱贫致富的模范代表,带领着村民发展“甜蜜事业”。很多人不会想到,他曾经是这个深度贫困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镇村两级的精准帮扶下,他通过发展中蜂养殖事业,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逆袭”。

在自己致富增收的同时,罗永强还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吸纳了11户贫困户入股,并持续给村里的贫困户宣传中蜂养殖的新技术,动员大家一起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及其他养殖种植规模。罗灶俊就是受益者之一。罗永强说:“当时罗灶俊有养殖中蜂的意愿,但不知道该如何养殖,通过我向他讲解饲养技术、如何盈利等细节,罗灶俊开始养殖中蜂,今年已养殖20多箱,收入大大提高。”

依靠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依托合作社的生产和销售优势,罗永强以托管代养的方式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养殖中蜂20多箱,通过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年终时按照约定收益比例给予分红。

“今年蜜蜂突然无故死亡,在不到一月时间就有80多箱陆续死亡,当时特别担忧,好在经过多方了解,发现是一种病变(欧洲蛹虫病),经过治疗再无死亡现象。”罗永强说,由于病变,今年蜂蜜产量不是很高,经营状况不太乐观,给大家的分红也不多,但之后肯定会好起来的。

对于未来,罗永强信心满满。他打算扩大中蜂养殖规模,不断学习养殖技术,继续带动乡亲们养殖中蜂,做好技术指导。“希望自己能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大家共奔小康的历史见证者。”罗永强坚定地说。

高新源:电商“快车”助增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最近一段时间,秦安县西川镇小寨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的负责人高新源忙着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难忘的2020年脱贫路上我们携手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