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何北宋、西夏都无法通过经济封锁,来实现征服熙河地区的蕃部?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唐末五代以来,熙河地区的吐蕃、*项、吐谷浑、汉等民族经过不断迁徙和长期融合,逐渐形成明显“吐蕃化”的民族共同体,称之“蕃部”。这些熙河地区蕃部依托熙河地区的山川形胜,或散布山野川泽,或聚居城郭附近,耕牧自足,经营商业,信仰佛教,崇尚贵种,逐渐形成*治相对独立、*事较为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半独立势力。
熙河地区四周有山河阻隔,地理环境封闭,*治环境相对安全。境内山川纵横,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光热充足,土壤肥沃,宜农宜牧,商贸繁荣;加上佛教兴盛,蕃部尊贵尚强,故而为熙河地区蕃部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理形势
地理环境是熙河地区蕃部寻求自身发展和制定对外*策的空间基础,因此了解熙河地区的地理空间和区位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熙河地区大多位于陇西高原上,包括熙(武胜*、镇洮*,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洮(今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叠(今甘肃迭部)、宕(今甘肃宕昌)六州及兰州(今甘肃兰州)、巩州(古渭州、古渭寨、通远*,今甘肃陇西)等地。
这里是*土高原的西部边缘,海拔大致在到米之间;境内山脉众多,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地面破碎,山地、河谷、盆地、丘陵、梁塬、崾岘等多种地形并存。
熙河地区东界的西市(今甘肃定西)、古渭州(今甘肃陇西)、岷州(今甘肃岷县)、宕州(今甘肃宕昌)一线,与宋朝控制的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夏控制的会州(今甘肃靖远)接壤。受地形地势影响,交通不便。
例如:兰州通会州的官川有“天涧两重,后依高川石峡”,熙州抹邦山“林木翳荟,交道险阻不可行”,兰州马衔山“绵亘数百里,势极高峻,炎夏冰雪不消”,洮岷境内“山林深险”,露骨山“山径陡峻狭隘”,洮河“河水湍急,并山硖石碛至下衬,计六十有余里不可行船”。
这些山河或控扼熙河地区蕃部与宋夏往来的要道,或横亘于熙河地区各蕃部之间,不仅使熙河地区蕃部相对隔绝,而且使宋夏不敢轻言西拓。
熙河地区的四周多有山河阻隔,北部是西南-东北向的*河,由于两岸高山挤压,多谷坡陡峻的峡谷,地形复杂,水道“险于峡江”。不仅船栰货运尚未开通,只能进行简单的木材运输;而且南北渡河非常困难,只能在石城津(宗河口)、清石津(喀罗川口)、金城关、青城渡等为数不多的渡口通行。
虽然渡口有浮桥,但时有“冲桥船脱”的风险。由此可见,*河在熙河地区蕃部与西夏之间构筑了一条天然屏障,为熙河地区蕃部抵制西夏的南向侵扰提供了有力保障。
熙河地区南部是陇南山地和甘南高原。这里有秦岭西延余脉岷迭山系阻隔,山高谷深,层峦叠嶂。虽然这里有陇蜀古道可通巴蜀,是川茶入陕市马的重要通道。但是,此地“群山罗拱,众水环绕,草木森郁”,野兽横行,有“蜀道之难,青泥岭举首”之说。
张舜民《画墁录》亦载:“自岷州趋宕州,沿水而行,稍下,行夫山中,入栈道,或百十步复出,略崖险崟,不可乘骑,必步至临江寨,得白江,至阶州须七八日,其所经皆使传所不可行。”可见,宋朝很难从巴蜀进入熙河地区。
熙河地区西部是祁连山东延余脉积石山、达坂山、拉脊山等山脉。这里是青藏高原和*土高原的分界区,受地势抬升的影响,山高谷深,地形复杂。
熙河地区河道交通
熙河地区西通西凉府(今甘肃武威)、青唐城(今青海西宁),须跨过*河循河谷而行,河州(今甘肃临夏)至湟州(今青海乐都)“二百四十五里,道路险阨,不通车乘,惟是头口驮载,人夫担负,斡楚峡中,多遇寇掠,道无宿顿,人无饮食,畜无刍秣,顾到头驮及管押之人,如赴死地。”
为此,北宋不得不经营宗河(今湟水)交通,此道虽“路径平坦,兼道里甚近”,但所经把拶宗城一带“其路极深,峻窄险滑,阔不及二尺”。
因此,熙河地区蕃部名义上属吐蕃(西凉府、唃厮啰)*权指挥和领导,实际上却因距离遥远,山河阻隔,交通阻塞的缘故,享有很大的自主性。总之,熙河地区山川纵横,地形破碎、交通不便的地理特征,使得熙河地区蕃部散布在若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河谷或山麓,形成农牧商兼营的经济结构和星罗棋布的部落化组织。
熙河地区三面环山,北临*河,形成较为封闭的地理单元,虽然使熙河地区蕃部长期保持了相对的自主性和半独立性;但同时也造成了熙河蕃部的分散性,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治统一体。
经济形态
熙河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亦农亦牧是主要的经济形态。正如韩琦所言:“秦州、古渭之西,吐蕃部族,散居山野,不相君长,耕牧自足”,曾布亦言:“熙河一路数州,皆有田宅、牛马,富盛难比”。
熙河地区蕃部虽然也经营农业,但是畜牧业仍然是其主要的经济部门。宋代,熙河地区的山地大多森林密布,人迹罕至,主要经济区集中在*河、苑川河、洮河、渭河、官川和大夏河五条水系及其支流所在的河谷地带,这里地势低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熙河地区蕃部经营农牧业,发展商贸活动的主要场所。
*河流经熙河地区的河段,形成许多宽谷和盆地,这里不仅是熙河地区蕃部构建堡寨,防御西夏渡河的主要场所,也是熙河地区蕃部的重要农业区,不仅“川原宽广,土脉膏腴”,而且“水可灌溉”。
唐末,刘元鼎使吐蕃时,兰州仍是“地皆秔稻,桃李榆柳岑蔚”的景象。西夏曾在朱梁川开垦耕种,并在兰州城窖积粮食。
苑川河是兰州境内的主要河流,先后流经胜如(今榆中清水驿乡东古城村)、汝遮(今甘肃榆中县夏官营镇附近)、质孤(今甘肃榆中县来紫堡乡)等地,其支流龛谷川源于马衔山、经龛谷(今甘肃榆中县小康营乡)而汇入苑川河。
马衔山常年有冰雪融水,耕牧条件得天独厚,是西夏赖以为生的“河南膏腴之地”。龛谷、质孤、胜如“平沃,且有泉水可以灌溉,古称榆中,其地肥美”,西夏曾在此设立“御庄”。
汝遮谷主要是畜牧草地,李宪在此“获马牛孳畜甚众”。官川是会州西境的主要河流。这里川原宽广,农牧发展条件优越。
西市城本唐牧马监所在地,这里“川原广阔”,“地极肥美”,西市以东“平原大川,皆膏腴上田,其收亩十余斛”;聚卜结隆川地当通谷大川,有“良田六千余顷”。西市北部的努扎谷(今定西巉口镇)以畜牧业为主,这里“牛羊駞畜,充满川谷”。
洮河是沟通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岷州(今甘肃岷县)、熙州(今甘肃临洮县)的重要河流。这里气候温和湿润,许多蕃部在河谷盆地聚居,形成串珠状的农牧业经济区。
熙州以北的北关堡(今甘肃临洮县洮阳镇二十里铺村)“地接皋兰,岁入特厚,刍粟充衍,人马骁勇”,这里除种植粟外,还有水稻,刘攽《熙州行》就有“岂知洮河宜种稻”的诗句。岷州农牧业兼营,粮食牲畜储备丰盈,一次性就能献出大麦两万石,牛羊二千五百头。
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咸河是熙州、古渭州(今甘肃陇西)境内的主要河流。这里也是宋代主要的农牧基地。渭源堡(今甘肃渭源)东至秦州的渭河谷地有“良田不耕者万顷”,其中古渭州有“空地四千余顷”。
咸河上游的通西寨(今甘肃陇西县通安驿镇)是宋朝的屯田地,这里也是畜牧场所,不仅蕃部在此放牧,西夏也曾“牧牛羊于境上”。大夏河是河州境内的主要河流。这里的农牧业相当发达。王韶曾在河州获蕃部牛羊八万多头,大夏河口的撒逋宗城有“牛马孳畜二千余”。
河州和南川寨(今甘肃临夏县新集镇)有很多旷土闲田,南川寨储存的粟谷多达三万斛。熙河地区的商贸繁盛。这里不仅是宋朝开展茶马互市的主要场所,有“凡中国战马皆自此路得之”之说;而且是宋代丝绸之路泾原道、青唐道的必经之地,回鹘、吐蕃、于阗、龟兹、大食、拂林等西域商旅都经由熙河地区以至宋,使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于阗商人在熙河地区的商业贸易非常频繁,兰州西关堡、熙州南川寨、河州等地都有于阗商旅的活动。此外,岷州城北有“蕃市”,古渭州盐井(今甘肃漳县境内)也有盐马交易。熙河地区农、牧、商兼营的经济结构,使得生活于此的蕃部有较为充足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
结语
总的来说,熙河地区蕃部对外界的经济依赖非常有限,它们愿意与西夏、北宋和西域诸国建立经济关系,但不会因此而受到外部势力的制约。换句话说,北宋、西夏都无法通过经济封锁来实现征服熙河地区蕃部的*治目的。